廖彬把談錢傷感情的頭疼問題,直接丟給張弘德頭疼去,要是張弘德仗著熟人關係,錢給的少傷感情是一碼事,要價太高還會落下貪婪的把柄。
想來想去廖彬直接難題交給張弘德自己想,尋求合作的是他,並非廖彬要求他合作,就算是張弘德不做這一行,廖彬也不愁油粘米賣不出。
當然廖彬也希望油粘米能夠賣出好價錢,而並非一擔米120~140元這個價格,肯定是希望越漲價格的越好,種田沒錢賺,賺的都是差價商和收購商,這一點廖彬心裏很清楚。
“彬仔,你說吧,什麼價格最合適?”
張弘德猶豫了一會,知道廖彬在丟難題,張弘德也不想去觸這個黴頭,幹脆心平氣和談攏好價格,張弘德知道廖彬跑差價跑出經營,買賣米這一類基本差不多。
明白人說明白話,廖彬手裏有一百五十畝地種油粘米,加上村裏人肯定跟風一起廖彬,張書記已經很明確了這一點。
想要得到黃金村這塊資源,杜絕其他米商捷足先登談好價,張弘德知道需要打通廖彬這一層關係,才有機會做起這筆大買賣。
盡管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可廖彬開始種水稻的時候,肯定會招來不少有見識的米商下鄉收米,以前張弘德在外麵打工,就了解過這些才敢冒險賭一把自力開鋪。
“好吧,弘叔,你能給出多少錢一擔穀?”
廖彬也不廢話,直接問起張弘德,他能夠給出具體多少錢一擔穀?一百斤的穀沒有退殼,比較廉價不怎麼值錢,退了殼的米比較值錢。
在鄉下地方收回來的米要賣的,基本是曬一兩天了事賣了,含有一些水份在裏麵暫時不能碾米,收購商收回去還要繼續曬米,曬多兩天就可以拿去碾米。
廖父坐在一邊抽著悶煙,談錢這些事他不說話,也說不上什麼話,這些穀米大家都是鄉裏人,誰都清楚價格多少。
“135元,彬仔,你看怎麼樣?”
張弘德大致算了一下,按照現在市場收購132元一擔穀的價格,張弘德在提價3元,多了他承受不起,帶回去加工過後還要進行包裝和銷售,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秈米不怎麼值錢,一擔穀能賣100元不錯了,秈米是最常食用大米,比起成品的油粘米相差8毛~1元/斤之間,利潤也是有但是可賺的不多。
“可以,不過你碾米的穀糠,歸我所有!”
廖彬喝了一口白開水,知道張弘德給出很實際的價格,廖彬也沒有繼續與張弘德殺價什麼的,附加一個不厚道的要求,碾出的穀糠歸廖彬所有。
“穀糠?”
廖彬不厚道還要回收穀糠,張弘德忍不住皺起眉頭,那些穀糠也值點錢,就算是張弘德不需要,賣給養雞場或農村地方,也能回籠一筆錢。
現在廖彬要回那些穀糠,很明顯把張弘德的利潤賺取剝削了一番,100斤米也有28~30斤左右穀糠,這可是錢啊!
這一百斤穀糠也要好幾十元錢,廖彬一下子不厚道全要回穀糠,這不是斷絕張弘德發財的另一條途徑?這讓張弘德很是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