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收拾殘局,借著追凶拿犯的機會,將不服從自己的蒙兀官員和漢員捕拿。半月之後,整個東京和河南山東兩路,再也沒有人敢違抗他的軍令。
如此一來,更坐實了是他派人殺害阿藍不答的說法。憤怒的漠北方向,立刻召開了忽裏台大會,選取了阿裏不哥為蒙兀國的新汗。
阿裏不哥繼位之後,立刻下令,讓忽必烈到和林,接受訊問。
忽必烈雄才大略,怎麼會理會這樣的命令。大楚文帝元年,公元一二六三年,忽必烈在開平召了忽裏台大會,宣布自己即位為汗。
同時,宣布成立中書省,十路宣撫司,燕京尚書省等機構。他決意重用漢人,整束漢軍。然而在漢軍能用之前,自然還是以使用蒙兀大軍為主。
夏八月,四萬蒙兀軍回到北方。同時,阿裏不哥統軍出擊,雙方加起來近三十萬的大軍,在吉利吉思附近交戰。
骨朵、箭矢,重騎突擊,毒煙,遠射,遊擊……
蒙古人在統一數十年後,終於又一次大規模的內戰。那些用來對付異族,屠殺異族的手段,一樣不少的落在了自己人的身上。草原上演繹著一場壯觀之極的戰爭漫畫。數十萬騎飛奔如雷,天空中的箭雨遮住了陽光,鮮血被濺踏入泥,馬蹄之下,盡是模糊的殘軀。
雙方激戰多回,不分勝負。一樣的數量,一樣的勇武,一樣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在這樣超強的實力麵前,一切計謀和策略,都顯的那麼蒼白和無用。隻有鐵和鐵的碰撞,血和血的飛濺。
相恃月餘之後,雙方都是困乏之極,無力再戰。如同約定一般,忽必烈引軍回開平,阿裏不哥引軍回東勝州。
下麵的戰爭,就是實力和實力的對拚。誰擁有更多的戰士,誰有更強的戰馬,誰有更豐厚的物資,誰就是勝利者。
如果論地盤大小,金銀珠寶的數量,自然是阿裏不哥占據著絕對的上風。在這時候,蒙兀還沒有正式分裂,他擁有著到敘利亞和波斯的遼闊土地,擁有著富庶的商路,還有蒙兀人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財富。而論起戰士的忠誠,武將的勇武,還有主帥的謀略,則是忽必烈強過了阿裏不哥。忽必烈是蒙兀人中少有的智謀之士,手下有劉秉忠、張文謙,姚樞這樣的能臣謀士,還有阿術,合丹這樣的蓋世猛將,更加重要的是,他有漢地的資源。
他決意罷廢偽朝,收拾漢軍軍閥,撤銷世襲的諸候,將權力收歸自己的中書省,就是為了漢地不但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戰士,還有著豐富之極的資源。隻要他能頂住阿裏不哥的猛攻,再倚仗著漢地的資源供應,不論戰爭要打上多少年,最終獲得勝利的,則一定是他忽必烈。
若是在曆史沿著原本的軌道發展,則他的想法和算盤是一點沒錯。隻可惜,這一段曆史原本就偏了一點,現在,又以著更大的偏差,開向絕然不同的軌道。
“什麼?穎州、唐州、鄧州、蔡州、歸德、信陽,全數失陷?”
剛從鮮血淋漓的戰場上返回,得到的卻是這樣的消息,忽必列不禁勃然大怒。
“這是怎麼回事,說!”
他在開平簡陋的宮殿裏氣的發抖,不住的在殿中急步行走。
這些河南州縣,早在七月時就已經失陷,而可惡的河南官員,卻到現在才來稟報。
那個負責報信的漢官,已經嚇的發抖,說不出話來。
忽必烈心中惱恨,卻隻得勉強放低聲音,向他道:“這不關你的事,不要怕。向我仔細的說來。”
“回稟大汗,賊眾是大別山賊,自六月底突然自山中出來搶掠。這也是曆年常有的事,咱們並不放在心上。”
忽必烈點頭道:“是,不要說廢話,說說是怎麼打的敗仗。這幾個州,有兩個是邊州,加起來有十萬大軍,就被一群山賊攻下來了?”
“大汗,賊眾勢大!開初,咱們也是以為不過是一夥山賊,河南行中書省並不放在心上,隻是責令各地的守將,嚴加防範。說來也怪,每年山賊出來,都是在麥收時節出來搶糧,這時候糧食都已經收割入庫,他們方才出來。我們私下議論,都說他們太蠢。”
忽必烈讓他不要廢話,這個官員偏偏慢條斯理,說的還是不著邊際,他氣的咬牙,為了不讓這人害怕,卻是忍著怒氣並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