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2 / 3)

“無妨。城池就由他燒,民舍就由他破壞,我的大堂,讓他做了馬廄又能如何?他不能盡毀我的稻田,沒法殺盡我的百姓。最多幾月光景,穎州就盡得舊觀。可那時,我可能得了河南全路,所得甚大,所失甚小,我為什麼要怕?”

見吳猛沉思不語,張守仁又道:“你想,忽必烈派了兩個漢軍將領過來,就是利用他們經驗十足,麵對漢地百姓官員,善於安撫。時間雖短,卻是收效甚大。兩個漢將又都是北地漢軍世家,交誼甚好,彼此間同聲連氣,絕不會坐視一方被攻而不理。我軍人少,雖精而不眾。我攻歸德,他唐鄧來援,我攻唐鄧,則歸德來援。我若分兵而戰,力量更加薄弱。就是勉強攻下一邊,損失必定極大。我想來想去,歸德一線,城防堅固,地處要衝,比唐鄧更加重要。而歸德的軍隊,也比唐鄧精良,人數亦多。那張弘範絕想不到,我會不管不顧,竟然張了大嘴,要強吃他這一口!”

“原來如此……”

吳猛若有所悟,向張守仁道:“集中三軍主力,我的突騎居中策應,打擊敵人的機動力量,而伍定國所統領的大軍,又該如何?果用他的一部,防備山東李擅的幾萬大軍嗎?”

張守仁搖頭道:“他的任務,不是防李擅,而是留在其餘各州,防著唐鄧的敵軍過於深入。若不能敵,則退出山中,保我根本。你的三千突騎,是我軍戰力最強的一部。你不需要攻城,而是養精蓄銳,等候時機。唐鄧軍聽說歸德被攻下,必定倉皇而退,到時候,就是你建功立業的時機到了。”

吳猛連連點頭,怪笑道:“好的很,這樣一來,我部野戰的威力必能得以發揮,敵軍多半是步兵,當主帥沒有信心,全師潰退之時,遇著我這三千鐵騎,他們雖然有五六萬人,隻怕也難以抵敵。”

張守仁亦是點頭,不過還是笑道:“你的部下全是我的心尖子,可不要貪圖大功,折損太過。”

吳猛道:“這是自然,我帶兵,向來不喜歡用士兵的人命來充我的功勞。”

他心中喜悅,適才張守仁的安排,不過是尋常的戰法舉措。他心中隱隱以為不妥,卻又說不出是何道理。待得此時,方才省悟。去了心中一塊石頭後,整個人都輕鬆起來。

當即向張守仁告別,笑道:“好了,你總算沒有連我這個節度副指都瞞住。不然,等將來打了勝仗,我也要好好灌你一場不可。”

“此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現下力量太弱,我雖然不怕眼前這些將軍們泄密,可是調動時,難免會有些風言風語傳出去,若是被人知道了我的計劃,那可就萬事皆休。”

“好了,我省得了。此事除我之外,再無第二人知曉。”

“如此最好。”

兩人寒暄幾句,吳猛將欲將時,卻突然想起一事,忍不住瞪大雙眼,向張守仁道:“你如何確定李擅不來攻伐?若是他引領著幾萬強軍過來,我軍主力不在,很難打敗他的攻勢。上次你在穎州城下打敗他,依靠的是我手裏的那幾千強兵,又是你親自指揮,利用堅城和地利之便,打跨了他。此人若是再來,以小伍的兵力和戰法,隻怕不是他的對手吧?”

“這是自然,李擅要真的過來,除非是加上你的三千突騎,不然一定不是他的對手。”

“這麼好的機會,他會不來?”

“吳將軍,你了解他的為人麼?”

“怎麼?”

“此人是山東世候,實力強橫之極。去年帶的幾萬兵來攻我,原本也是被逼壓不過,敷衍忽必烈罷了。他與張弘範等北地漢軍將領不同,他家世鎮山東,已近百年,山東一路,好似他家一家的地盤一般相同。忽必烈與前幾任大汗不同,甚重漢地,收權,立官,要賦稅,征調軍隊,這樣下去,他李家在山東的實力越來越弱,眼看著地位就要不保。前番,忽必烈為了安撫於他,加封他為山東大都督,不過是給了他一個名義,別的好處一概沒有。而且,顯然易見的就是,忽必烈一旦打敗了阿裏不哥,以他的雄心壯誌,必定是要南下攻楚,到時候,也必定要穩固後方,將這些漢軍將領全數收服。到時候,李擅勢不如人,又該如何自處?象他這樣世候大家的將領,一向威福自用慣了,如何能忍得別人天天對自己指手劃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