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為國爭光的故事(4)(2 / 2)

公布分數的時候到了。我坐在那兒滿腦門汗珠,目不轉睛地望著這個掌握我未來人生鑰匙的電腦。我相信肯定會有人聽到我心跳的聲音。屏幕閃了一下,然後跳出一則信息:“你的分數正在處理中,請稍候。”

等待仿佛持續了很久。分數終於出來了。我通過了!我長長地噓了一口氣。

從那一天起,我就沿著一個方向不斷努力。我的業績不但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而且超出了那個給我機會的經理的期望值。他見證了我的個人銷售業績增長170%,還看到我成了“有線銷售獎”電視欄目的嘉賓。

我的經曆驗證了梭羅的話。他說:“如果一個人自信地朝夢想的方向前進,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爭取他夢想的生活,成功就會在他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降臨。”

如果一個人自信地朝夢想的方向前進,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爭取他夢想的生活,成功就會在他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降臨。

與生命抗爭

女兒曉瑄的行囊中,有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張20厘米高的折疊椅。這張用了10年的折疊椅,是她走出家門後的最佳夥伴。有了它,曉瑄才能接到電梯的高樓層、夠到銀行櫃台、飲水機和洗手台。

由於患有先天軟骨發育不全症(俗稱侏儒症),我26歲的女兒隻有8歲兒童的身高。

上天給她的禮物

時間回到26年前,曉瑄在台北出生,是個膚色健康、雙眸晶亮的女孩。她出生後由我的母親照顧,我與丈夫柯承恩則到美國攻讀博士。但7個月時,母親告訴我曉瑄無法爬行,隻能軟軟地躺著。我匆匆回台,抱著孩子奔波診斷,得到的結論竟是:曉瑄患軟骨發育不全症。“這個病,無藥可醫”,我心如刀割。

曉瑄不僅有身高問題,磨人的還有其他症狀。

一歲以後的曉瑄,並發症越來越明顯,動輒中耳炎、發燒,且脊椎壓迫呼吸道,必須切除扁桃腺,她幾乎每周上急診室。更嚴重的是,曉瑄的脊椎開始彎曲。在醫生建議下,曉瑄成了一個小小的盔甲嬰兒,從1歲半到6歲,她從肩膀到臀部,小小的身軀被包在密不透風的石膏架中,連睡覺都不能脫。

夏日,石膏密不透風,曉瑄汗流浹背,皮膚長出一個個紅色小疹子,有時看不下去,我會偷偷把女兒的石膏衣脫掉,讓女兒透透氣。

雖然曉瑄身體有諸多不便,但樂觀勇敢,卻是上天給她的禮物。她很能忍痛,經常被針紮也不哭。

發育比一般孩子遲緩

曉瑄的發育比一般孩子遲緩,到兩歲才學會走路,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6歲上小學一年級,曉瑄也有學習障礙。她看書是“跳著看”,常常第一行沒看完就跳到第十行,此外,簡單的加減法,怎麼教都不會。

有時教著教著,我的無名火就冒上來!很想大聲嗬斥孩子,但看到女兒無辜的眼神、嬌小的身軀,又不忍心。在美國,中國孩子考試都拿A,曉瑄很努力,卻幾乎都拿C。我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聽訓”,壓力很大,聽訓到後來,我哭了。

我向姐姐哭訴,姐姐好意安慰:“不要擔心啦,以後給她開個投幣式自助洗衣店就好了。”這句無心的話,卻讓我更心痛:“連親阿姨都把曉瑄的發展定在這種層麵上,難道曉瑄的人生真的隻能如此嗎?”我不甘心。

每天,我引導曉渲用手指著書上的文字,按順序一字一字地看,每周,我帶曉瑄上圖書館,把圖畫書一疊疊搬回家,耐心解釋給她聽。我帶她進行骨痂延長術,讓曉瑄忍受了300多個日子的疼痛。去上發音矯正班,還特別挑選了一隻小狗作為曉瑄的玩伴,讓曉瑄覺得世界上有生命依賴著她、愛著她,讓她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

盡管如此,憂慮仍盤踞我們心中:“如果曉道以後沒法照顧自己,怎麼辦?”

關鍵的10厘米

初二,曉瑄休學一年,為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手術——骨痂延長術。

女性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即使長大成人,身高也多在120厘米左右,但社會上衣食住行的設計,往往以130厘米為界。因此,如果能為曉瑄多爭取到“關鍵的10厘米”,她未來的生活將會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