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1 / 2)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現如今的鄭氏集團有太多可供優化、整合的地方了,且一旦完成,就能讓整個鄭氏集團實力大增。

但這需要時間!

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陳華雖是一草根,卻也明白。

何況他還有三年時間呢。

心裏頭並不覺得焦急的陳華,用一種超級強的耐心,靜靜的關注著事態的衍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就隻在一旁靜靜的看。

陳華在時間進入到五月份後,就開始與人商議“軍商分離”事宜,還有就是在四月中就從安平城守軍當中矮子裏拔高個——挑選出一百精卒。

“……下一家,邊腹之變,將有章程,兵有額數,餉有限給,其法惟在精。”深夜裏,手持戚繼光所書的《紀效新書》、《練兵紀實》,陳華每每能看到很晚。

“……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遊滑之人,但看麵目光白、形動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見官府藐然無忌者是也。第一可用,隻是鄉野老實之人。所謂鄉野老實之人者,黑大粗壯,能耐辛苦,手麵皮肉堅實,有土作之色,此為第一……”

想要奪取中原,要實現他更大的野望,陳華需要的可不是一支原版鄭氏陸師的加強放大版,而是一支新軍,真正的新軍。

可再多的新軍也是從種子開始生長的。

鄭氏集團現在有種子嗎?沒有。

那他就需要自己來造。

陳華雖然對練兵一竅不通,可他上過體育課不是?也挨過軍訓不是?照葫蘆畫瓢麼。再參詳參詳戚繼光的大作,再結合他腦子裏的“經驗”,先練出一隊教官來。

不管是好是壞,有總比沒有強不是?

每卯時起身,一個時辰的晨練。上午,一個時辰的操練,一個時的文教。

時就是半個時辰,這是出自陳華的口,很快就在安平流行開來。

下午,兩個時辰的操練,晚上一個時辰的文教。

陳華始終是親力親為。顯然對那一百個坯子是用足了心血。

這在隨後的三個月裏都已經是安平城內的一景了。而待到三個月的時間結束,一開始的一百人已經隻剩下了六十人。這還是陳華看在及格線的份上,幾次手下留情。

不過,就在第一批來自齊魯的三千難民被送到大員時候,也是那六十新軍教官也都被送去大員時候,一封突入而來的急報打亂了陳華的節奏。

此刻時間已進到八月,一眨眼,陳華穿越就有四個月了。整個鄭氏集團在他眼中正慢慢‘有起色’,這個時候京師快馬送到了一封急報。

卻是鄭芝龍被人坑了,而主謀者就是鄭芝龍的老鄉——當朝閣老蔣德璟。

蔣德璟是泉州的驕傲,不僅是因為官位高——當朝閣臣,他還有著與同僚絕然迥異的高上節操。清正之餘愛民重農,匡正時弊又善於理財治兵,清譽滿中原,在閩地之聲譽不弱洪承疇。

是的,蔣德璟、洪承疇和鄭芝龍,盡皆是泉州人,蔣德璟是晉江人,鄭芝龍與洪承疇則都是南安人,是真正的老鄉!【南安與晉江都是臨縣,洪承疇的兒女多是嫁娶了晉江的世家大族。】

不然鄭芝龍怎的會那般輕信了洪承疇的鬼話,以為滿清真的會封他做王爺?

洪承疇和鄭芝龍間那是老鄉坑老鄉,坑的兩眼淚汪汪。但那還都沒有發生的事兒,在這兒時空也不可能再發生了。而現在蔣德璟卻已經先一步坑起老鄉了。

崇禎十四年,崩看東南各省甚是安穩,那幾千裏遠的關外東北,現如今卻正直鬆錦大戰呢。

黃台吉吸取過去強攻寧遠、錦州受挫的教訓,製定了長圍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戰計劃。去歲開春就命濟爾哈朗、多鐸等人領兵修築義州城(現錦州義縣義州鎮)。

義州處於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淩河畔,地勢開闊、土地肥沃,在此築城屯田,實際上是建立了攻錦的前哨陣地,八旗軍一旦攻錦,此地就是一個絕佳的後勤補給基地。

同年六月,黃台吉指揮八旗兵臨錦州,開始了圍城的持久戰。

一邊將錦州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一邊掃蕩清除明軍在錦州外圍的據點,徹底切斷駐錦明軍與外部的聯係。

到了今歲三月。就更進一步采取措施,在錦州城外築起座營壘,環城相列,在營壘外深挖壕溝,樹起柵木,而各營間又有深壕相連,將錦州圍得“水泄不通”。

錦州守將正是祖大壽,其麾下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蒙古人,城池既被圍,遂起叛心,秘密與濟爾哈朗聯係。此事為祖大壽偵知,欲計擒叛軍首領,無奈行事不密,反被叛軍窺破,搶先與明軍交戰,濟爾哈朗聞訊後,趁勢攻城,內外夾攻,祖大壽難以支持,隻能退入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