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1 / 2)

王淵劉浩再無退縮的道理了,除非今日過後二人都不打算在軍中混跡了。

但這怎麼可能呢。

所以他們就隻能硬著頭皮應下。

留下二百騎於趙構護衛左右,二人以韓嶽為先頭,分做兩路軍,直撞著完顏闍母殺去。

後者見了不驚反喜。

他麾下有兩千鐵騎,豈會怕了三千宋軍?便是有人勸說要小心應天府宋軍,完顏闍母也全然不放在心,“範趙二人全是無膽鼠輩也,我已伏兵城外,隻打出旗號,便可叫他們一兵一卒不敢出城。”

當下喝呼軍兵,隻管對著宋軍殺去。

而此時的應天北城樓。

範訥和趙野二人正坐臥不安,吳仁傳回消息,康王親率三千騎已在城池郊外。然而城外時不時可以見到金兵旗號閃現,這讓兩人如何敢出城?

但是他們即便不打算聽從大元帥府的軍令,卻也不願坐視康王危難而無動於衷。

直陷入了兩難之中。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倆人連京城發出的勤王詔書都敢無視,趙構區區一親王,二人又怎會真的為他而豁出性命?

所謂的兩難,到了最後還就是關門自保。

不理會軍中的請戰聲,隻派出零星探騎,範訥趙野便甩手回去府裏。

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

“貪生怕死”四個字實在難說得出口,既然如是,那我就不理會了。

而趙構這裏,兩軍的廝殺打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麵對著金軍,嶽飛躍躍欲試,毫無懼怕;韓世忠一臉嚴肅,可眼光中泛著神采,也看不到半點懼怕。

他們武人,習武一輩子,等的可不就是陣殺敵的時候麼?

趙構身邊二百騎,各有一將帶領,一個年紀大一些,約莫有三十歲,另一個則才二十出頭,年紀與趙構仿佛。

“你們看,此戰我軍能否得勝?”

趙構並不知道眼前兩人是誰,也不怕這一戰真就敗了。隨著身體的轉好,他這具身體的力氣是越發巨大了。三石強弓都能輕易拉開來,難道這就是穿越時冥冥中選中的福利?這福利是作用於穿越後的軀體,而不是原本的軀體的?

搞不明白這些的他索性不去想了,橫豎有一把力氣在,在眼下這個冷兵器時代裏,他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這宋軍真就敗了,也大不了跑路就是。而嶽飛韓世忠他們會不會死在陣,趙構還真沒去想過。

“大王安心。韓嶽皆驍勇銳士,王劉兩位將軍也是沙場老人,萬不會有錯。”

三十歲和二十歲對視一眼,年紀大的先開口。這人果然沒白瞎了他眉宇間閃出的殺氣,開口就要喂趙構安心丸吃。

“古人雲狹路相逢勇者勝。小人胞兄天生神力,不及弱冠,便可挽弓三石,開腰弩八石,雖百戰勇士不能敵。韓將軍亦是王總管麾下猛將,自有萬夫不當之勇。有此兩柄利刃在,如何不能手刃金賊。”

年紀小的也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

趙構倒是一樂,這麼說這個年紀與自己相仿者,就是被楊再興挑殺的嶽飛之弟嶽翻了。

“你便是鵬舉之弟?果然有其兄必有其弟。”都是一樣的其貌不揚,“喚甚名姓?”話音不落就又轉頭向那年紀大的問道:“汝又姓甚名誰?”

“小將嶽翻\/劉正彥,見過大王。”

以趙構都活了三輩子的城府,臉也不由的顯露一絲異色。嶽翻也就算了,劉正彥啊,算梁楊祖手下的苗傅,這劉苗兵變的頭首可就聚齊了。

“劉正彥……”

趙構做出一副回想模樣,半響才不確定的道:“你可已故劉老經略之子?”

劉正彥是劉法的兒子,而劉法活著的時候,這是內外具稱的天下名將之首。可惜被童貫催著用兵西夏而折損,偏那童貫還將兵敗罪責推到了劉法的頭。眼下苗傅已經成為了梁楊祖麾下的統製官,而劉正彥卻還沒有嶄露頭角,想來與當年劉法逝去後被潑了一頭髒水大有關聯。

劉正彥臉立刻露出了一抹悲痛。

他老子活著的時候,甚至姚家、種家、折家,那都不算事兒。可他老子為童貫所逼出兵而亡,他的整個待遇就一下一落千丈。要不是王淵顧及舊情,收納了他。他現在便是連個正將都不是。

趙宋眼下的兵製,大凡5人為伍(伍長)→5伍25人為押(押正)→2押50人為隊(正副隊將)→前後2隊100人為都(馬軍=軍使、副兵馬使;步軍=都頭、副都頭)→5都500人為營或部(正副指揮或正副將)→5營2500人為軍(正副統製、同統製、統領)→幾軍為廂(正副都統製);廂為受中央直接指揮的最高作戰單位,由文職使相(或兼都統製)指揮;營(部)是作戰的基本單位,編製數步兵一營(部)為500人,騎兵一營(部)為400人。但那幾乎不可能滿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