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一個人的才能怎樣高強,如果他沒有朋友可以倚靠,僅靠單打獨鬥,則才能雖高,也難有大的作為。而如果他有足夠的人脈,雖個人才能有欠缺,也因為他們總能得到別人的扶助,在事業上的成功機會,竟然會比那些才能雖高卻缺乏朋友的人要多得多。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作過一份調查,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由此可見,人脈在一個人的成就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在證券投資界,楊耀宇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算得上是一個將人脈競爭力發揮到極致的人。以前他是統一投顧的副總,離職後為朋友擔任財務顧問,後來又成為五家電子公司的董事。當所有人都質疑他何以能夠如此快速地積累財富,獲得成功時,楊耀宇說:"我的人脈網絡遍及各領域,有上千、上萬條,數也數不清。有時候,一通電話抵得上十份研究報告。"
哈佛大學經調查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人才,其專業能力往往不是很突出。他們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所采取的人際策略。這些人會將較多的時間花費在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的身上,並努力與其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樣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事實上,有很多人就是靠人脈競爭力打出一片天下的,台灣地區淩航科技董事長許仁旭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許仁旭出生於彰化縣鹿港小鎮,他沒有出眾的學曆,也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年輕時隻身一人到竹科闖蕩,經過多年的努力後,成為身兼十幾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
當有人問他是怎麼做到這些的時候,他說:"就是靠朋友。朋友越聚越多,機會也越來越多。很多的機會當初自己沒想過,也沒看到。這些,都是機緣。"
台積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很多台灣人想進卻不能進的公司,可許仁旭成為台積電的員工卻很順利。許仁旭回憶說:"憑我這樣的學曆要進入台積電,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當業務人員都相當不容易,一切都是靠朋友的介紹。"
靠著朋友,許仁旭順利地進入台積電,負責淩陽的接單業務,之後又與淩陽董事長黃洲傑建立起深厚的情意。正是靠著一步步累積起來的人脈,許仁旭的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從零到數億身價的經曆並不是傳奇。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錢、學曆外,你有多少人脈?你的"人脈競爭力"有多強?在好萊塢,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
一個聰明的人,總是擅長交朋友,因為他們有一種吸引他人的方法。當他們初次遇見陌生人時,他們立刻會尋出對方所最感到興趣的是什麼事,然後就同對方談著那些事。他們不會盡談著關於他們自己的事。因為他們明白,最足以引起別人興趣的,無過於關於對方自己的事。反過來,一個不擅長交友的人,總喜歡談論那些隻有他們自己感興趣,而客人、朋友所厭惡的話。
有許多人一生中交不到朋友,就因為他們隻肯顧著自己的感受,隻肯為自己打算盤,時間長了,便會到處受人鄙棄。例如,有些人總是不願嚐試著去同自己所不喜歡的人相親近。如果有一個的某些習慣或怪僻性令他們厭煩,他們就要不願同他去交往,並且毫不遲疑地顯出其憎惡。即使他們偶然與一個不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人混在一起,他們一定會擺出一副冷麵孔,斷絕一切交談,這種做法隻會使得對方感到十分的不安、不快。
要改變這種境況,最好的方法是常常勉強自己去同本來不願意交往的交談、親近。這樣訓練自己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原來那些足以使我們討厭的人,到後來也能引起我們對他的興趣來。然後,你會發現,對於每個人,你都能感到相當的興趣。
一個聰明的人,會努力將自己化作一塊磁石,而吸引他所願意吸引的任何人物到自己的身旁來。這種吸引他人的能力,是一種比金錢更為可靠的財富。而要培養這種能力,隻有依靠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借助於他人。
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隻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之間,處處表示出愛人與善意的精神,對別人的事能表示你的關心,表示出你對此感到興趣,能設身處地為他人的利益而打算,你立刻會具有一種"吸引力"。當然,你不能做作,你必須真的對別人關心,對別人感到興趣,否則,人們很容易就會發現你的虛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