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行動,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思想雖然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必須付諸實踐——多思更要多行。
有一個人向一位思想家請教:“你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思想家告訴他:“多思多得!”
這個人滿心歡喜,回家後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不動地開始“多思多想”。
一個月後,這個人的妻子跑來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從您那兒回來後,就像中了魔一樣。”
思想家就去看這個人,這個人爬起來問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
思想家問:“你整天隻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麼呢?”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裏都裝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頭發,收獲的全是垃圾。”
“垃圾?”
“隻想不做的人隻能生產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沒有智慧的知識是沒有用處的,但擁有知識和智慧,而沒有行動,也是沒有用處的。
每一樣東西隻有使用才能更好地起作用,過多的準備將成為無限期延緩行動的一個借口。你必須避免陷入對計劃與戰略設計的迷戀。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幹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隻會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混亂,而不會創造任何的價值。
幾年前,有個很有才氣的教授想寫一本傳記,專門研究幾十年前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人物佚事。這個選題既有趣又少見,真的很吸引人。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筆又很生動,這個計劃注定會替贏得很大的成就、名譽與財富。一年過後有人無意中提到那本書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老天爺,根本就沒有寫,他猶豫了一下子,好像正在考慮怎麼解釋才好。最後終於說太忙了,還有許多重要的任務要完成,因此自然就沒有時間寫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與這位教授十分相似,他們有很好的想法與規劃,有十分美好的理想與願望,可是沒有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即使是再美好、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成功是屬於踏實肯幹的人的。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偉業,在確立你遠大的目標之後,就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的做你該做的事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不要夢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礎不紮實,那麼你的奮鬥目標則無異於空中樓閣。所以,真正聰明的人,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著,用自己的行動構築成功的基石。
有的人也知道為目標去行動,可是具有“等”“靠”的心理,有拖拉的習慣,總是不著急,不著慌,悠哉悠哉,今天完不成,還有明天,後天。其實這種做法,隻能把工作越堆越多,導致明天的任務也完不成,久而久之,整個計劃都會泡湯。正如詩中所雲:“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
要做行動的主人,“心想”事不成,隻有勇於實踐,付諸實施的“藍圖”才能得以實現。
自愛珍語
“心想”事不成,多思更要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