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著靜靜流淌的小河,挺拔參天的白楊,隨風拂動的小草和巍巍的高山,你的心情是不是舒暢無比。大自然是美麗的,它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絕對會讓你心曠神怡。
在美麗的林間小路上,你可以盡情地感覺微風、陽光、蟲鳴、鳥叫、流水,讓新鮮的空氣將被汙染的心靈滌淨;用深沉平靜的呼吸和佇立多年的大樹一起吐納;讓平穩的腳步與腳下的大地一起脈動。
你可以駐足而坐,靜靜地觀賞一隻采蜜的蜜蜂、織網的蜘蛛,或是迷了路的甲蟲。體會“氣定神閑的自居,眼前即是的安然”之悠然閑適。偶爾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或是打著赤腳走在綠茵上,你將感受迥異於平日所見的天空與大地。
每當你感到心情煩悶,大腦被苦惱和憂愁緊緊纏繞的時候,不妨走到自然之中。大自然那溫柔的手,會輕輕撫慰你傷痛的心靈;在抬眼望見碧雲藍天的刹那,沉積多時的煩惱,都化成縹緲而不可尋的昨日雲煙。
有一位商界名人,工作盡管非常忙碌,但他仍然抽空出去旅遊,爬名山,觀滄海,藉此修養自己的心性。他對我說:“生活在窄小的地方,血液循環不好,腳容易酸痛,身體也會僵硬,動作也不靈活。我們必須有充分延伸及自由自在的姿勢,任何情況下才會有通融的餘地。身體局限在窄小之處會造成心思的不自由,如此一來,心思遲鈍,不會想出好的構想和創意。”我也十分讚同他的說法,對於從事寫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當我感到頭腦僵硬的時候就驅車到郊外兜上一圈風,心情就會好上很多。
現在,城市中的建築越來越多,綠意越來越稀少,紊亂的交通、汙濁的空氣、喧鬧的噪音、狹隘的空間、繁忙的生活,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個人空間一旦過小,思維也變小,這樣勢必會造成思想上的局限。要打破這種局限,就必須訓練自己有開闊的胸襟,而開闊的胸襟,除了從書中找尋,學習傑出人物的思維,就是走出小房間,邁向大自然。
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輕輕鬆鬆,腳步輕盈地走向戶外,走到大自然中。
自愛珍語
將疲憊的身心融入到自然之中,讓清新美好的感覺和關愛自己的溫暖在體內輕柔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