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要用耳朵聽話,用嘴巴溝通,根據對方說什麼,我們再順著他的話進行交流。事實上,我們要用腦子聽話,用眼神溝通,要通過眼神和腦子來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
在與上司溝通的過程中,人們常把上司的話當做聖旨,上司說什麼,下屬就按照原話去做,但就是這樣聽話的員工,卻常遭上司的批評。其實上司就是說你不會用腦子聽話,不會聽弦外之音。有時候上司或者同事說句話,裏麵包含幾層意思,他的本意不好直接表達出來,隻好藏在話下麵,通過眼神或語調來提醒你,如果你傻傻地根據他表麵的話去做,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時候你就應該聽到腦子裏麵去,把對方真正的意思翻譯出來,按照他的本意去做,這樣你就把事情做到點子上了。
很久以前,一個使者出使中國,他帶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去見皇上。金光燦燦的小金人非常漂亮,可是,使者出了個難題:哪一個小金人最有價值?小金人的外觀和重量毫無區別,當滿朝文武束手無策、無可奈何的時候,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拿來了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小金人的耳朵裏。第一根稻草從第一個小金人的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根稻草從第二個小金人的嘴裏出來了;第三根稻草卻落在了第三個小金人的肚子裏,悄無聲息。老臣說:第三個小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點頭道: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已經把溝通的精髓揭示出來了,上司的話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定挨上司批;如果從耳朵裏進,直接從口裏出,隻會按上司的表麵意思去做,也會遭上司責罵;唯獨把話聽了,吞到肚子裏去,你才能明白上司的心意,做事才能得到上司的賞識。
生活中有大量的話不用直接說出來,話裏帶出來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來表達。於是便有一語雙關、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等旁敲側擊的藝術性語言。
接話很簡單,可以回答,可以附和。解話似也不難,除了直言明意易於理解外,“聽話聽聲,鑼鼓聽音”也能幫你聽出言外之意來。但在實際交談中,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解話準確、接話恰當的。
接話的正確與否,除了說話者自身的修養及駕馭語言的能力外,很大程度還取決於“解話”的準確與否,切不可小看“解話”錯誤,這不僅是製造幾個笑話的小事,在工作中還有可能影響到加薪或者升遷。
出鏡人物:某合資企業人力資源部主管小杜,五年工作經曆。
有一次老板和我談話,他先是誇了我的業績不錯,認為我可以擔當更重的職責,然而又說最近行業不景氣,利潤比去年下滑得厲害,最後就問我如果我做部門主管的話會不會考慮裁員。
當時我愣了一下,馬上就第一感覺說不會,因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記得當時老板臉色有點變,後來,我的同事升了部門主管的職。事後我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員,如果我不是憑個人感情用事,而是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那麼升職的就會是我。
有了這個教訓之後,我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違背自己做人原則的基礎上,也開始學著聽老板的話中話。有一次老板要去歐洲出差,在此之前問我: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沒問題吧?
雖然我對英語不那麼自信,但我聽懂老板的潛台詞就是,如果可以的話就和他一起去歐洲,那我當然就說沒問題,果然我獲得了這次公幹的機會,而英文上的不足我就在回家後補。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時候,我們拜訪一些老客戶,老板對其中一位客戶的產品明顯很感興趣,但價格有一點高。他用谘詢的口氣問我,我給他的回答是很不錯,值得購買。其實我知道老板已經做好了買的決定,他來問隻是確定一下,我可千萬不能掃了他的興。果然,老板興高采烈地和這家公司簽約了。
很多時候,聽著老板的話,聯係他前麵的話語,看著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話外之意是什麼了。
這次我嚐到了會聽話的甜頭———回國之後我升上了主管的位置。
為公司高層辦事,頭腦一定要靈活,要懂得對方的弦外之音,把事情做到他的心坎上,這樣才不會做錯事,才會博得上司的青睞。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當回事,也不能把他們所有的話全當回事,執行起來也得有彈性,有時還要裝糊塗。
生存語錄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德)布萊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