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能否成材取決於你的“材質”(1 / 1)

生活中,人們常常有這樣的感歎:別人麵臨一次次的機遇,一帆風順地走向成功;而自己卻每天被一些苦惱糾纏,苦不堪言。似乎別人的成功都是靠機遇創造的,而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雜事纏繞。其實,每個人麵對的環境都差不多,人的成敗關鍵取決於人的“材質”:是什麼樣的“材質”,就決定了你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你去研究一下成功者的特質,你會發現他們與常人大不一樣,與之相比,不難找到他為什麼會成功的答案。

人們往往習慣於妒忌別人的成功,哀歎上天不給他機會,似乎一切不平衡在於機遇的不公。針對成功,你的特質比機遇更重要。你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是一塊成材的料,要成功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材質”。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兒子因生活困苦,向父親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一些困難剛解決,另一些困難卻又出現了;導致自己厭倦抗爭和奮鬥,開始自暴自棄。作為廚師的父親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他帶進廚房。父親先往三個鍋裏倒入一些水,分別放在旺火上把水燒開。然後他往一個鍋裏放入雞蛋,另一個鍋裏放些胡蘿卜,最後一個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接著他繼續煮著,也不說什麼。

兒子滿臉疑惑,不明父親的用意。十分鍾之後,父親把火關了,把雞蛋、胡蘿卜分別撈出來,放入兩個碗中,然後又把咖啡倒入一個杯子裏。之後父親對兒子說:“你看到了什麼?”“雞蛋、胡蘿卜和咖啡。”兒子淡淡地回答。父親便讓兒子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的是個煮熟的雞蛋。用手摸摸胡蘿卜,注意到它已經變軟了。父親又讓兒子品嚐香濃的咖啡。兒子還是疑惑不解,問道:“父親,你想向我說明些什麼?”

父親這時才解釋說,這三樣東西處在相同的環境中———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雞蛋原本是易碎的,靠那薄薄的外殼來保護著它液體的內髒,但是經沸水一煮,它的內髒卻變硬了。胡蘿卜入鍋之前似乎非常結實,硬硬的;但經沸水一煮,卻變軟了。而被碾成粉狀的咖啡豆則更獨特,經沸水一煮,它們反倒和水融在了一起。“你覺得哪個像你呢?”父親問兒子,“當身處逆境的時候,你該如何反應?你是雞蛋?胡蘿卜?還是咖啡豆?”

職場也是這麼奇妙:各種各樣的人踏入職場中展開角逐,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他們的選擇和結局各不一樣,有的成了經理,有的甚至自己做了老板,而有的還是職員。有些人平時看似很有抱負,不甘平凡,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後便開始畏縮,失去了進取心;而有的人看似很平凡,但他卻朝一個方向不折不撓地努力,結果他卻成功了,讓大家跌破眼鏡。所以說,看一個人能否成材,不是看他表麵上怎麼樣,而要看他是否具備成功者的“材質”。

很多“螞蟻”也許都有這種經曆:自己的同學當中,最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並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人,而往往是成績一般,但頭腦靈活、有衝勁的人。職場人士麵對的環境大抵相同,決定相互間成敗的往往就是自己本身的一些特質,例如敏銳的洞察力、堅韌的毅力和果敢,等等。

有兩個大學同學,管理專業畢業後,一起到寧波去打工。開始時,兩人都雄心勃勃,想去做市場銷售,以便日後一同創業。於是,他們應聘到一家旅遊鞋廠去當營銷代表。對於剛脫離學校,來到一個陌生城市的大學生來說,營銷業務的確不是那麼容易做: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又沒有營銷經驗,業務很難開展;而且工資主要靠拿提成,每個月的收入自然非常低,還要遭受許多白眼;不到半年,其中一個同學就退出了,跳槽做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專員;而另一個同學經過一年的磨煉,市場越做越熟,第二年月薪就能拿到6000多元,兩年後回到西安自己做中間商,開發自己的市場,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相同的處境,卻有不同的收獲和結局。人往往都有一些誌向,在實踐之前常常躊躇滿誌,但一步入現實,麵對重重困難,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是什麼樣的“材質”,就選擇怎麼樣的道路,最後自然就有相應的結局。這就像稻穀進了剝穀機一樣,是稻米的分到稻米一邊,是穀殼的分到穀殼一邊,清清楚楚。人們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各自“材質”不同,各人看到的層麵不同,耐力不同,自然結局就各不一樣。在職場這個富有挑戰性的戰場上,妒忌別人的成功是沒有用的,而麵對困難自暴自棄更不可取。如果你要成功、要成材,首先要練就你的“材質”,讓自己的視覺更敏銳,意誌更堅強,行動更果敢。這樣你才能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生存語錄

隻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浸於其中的任務,方可望有所成就。

———(德)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