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隻要你們肯幫我們,我們對你們感謝都還來不及。錢財身外物,沒有了命要錢財也沒有用!條件還是我之前和你們說的那樣,絕對不會變的!”戴天德趕緊說道。
“那好,那我們就先告辭了!”徐庶說完,我們三個就站了起來。告辭出了旅館。回到了店裏後,大家商量著該買什麼裝備。我們上網查了一下那死亡穀,還有昆侖山。最後商量著列裝備名單。當然,王溝和徐庶是老手,清單當然由他們兩個列,我們隻是在旁邊提醒,或許該有這樣那樣的裝備。
現在昆侖山大學紛飛,衝鋒衣,保暖的衣服當然必須。還有冰鎬,冰爪,護目鏡,主繩,輔助繩,雪崩飄帶,鐵鎖鐵錘,鋼錐,雪鏟,還有一些氧氣裝備,畢竟是高原,上山絕對會缺氧。還有觀察儀器,醫藥救護器材,通訊器材等等,反正十分的繁瑣,要想到的和沒有想到的都寫上去,然後補充,篩選等等。
最後把列表搞定。如果要準備齊全,讓戴天德一個人搞定,人生地不熟的,估計有些難。於是王溝和徐庶兩個人拿著清單列表跟戴天德說了一下,由他們帶著戴天德去買裝備和器材。當然,一些市麵上很難弄到的防身武器,比如刀,槍等。都要弄一些來,畢竟昆侖山,野獸眾多,熊,狼,雪豹這樣的猛獸都有可能有,沒有像樣的武器,哪裏敢到昆侖山去一遊?
要置辦這麼多的東西,有時候,可能要一兩個月。但是有門路的話,兩個星期就能夠搞定。雖然這期間,戴天德都很著急,但是著急也沒有用。我們就安慰他說道,我們不去,他們也甭想找的到,畢竟現在懂得尋龍分金的人太少了。他們沒有這樣的人才,就不可能找的到!戴天德這才放下心來。
裝備弄好後,我們本想發貨運的,可是因為有槍這些違禁的東西,所以不能夠用貨運。於是就把一些不是違禁的東西貨運到青藏高原去,而我們帶著一些行李,和槍支開著之前買來的二手麵包車,開車去青藏高原。
我們走的是京藏高速公路,從北京直達拉薩,沿途還可以欣賞青藏高原的風景,更重要的是,開車可以慢慢由低往高,慢慢的適應當高原反應,不會到了之後,高原反應太過激烈。而另外一條路,就是坐火車,從北京到蘭州,然後從蘭州直接到昆侖山。
到了昆侖山入口,往山脈裏麵直走,大概250裏左右,就到了地獄之門。而在地獄之門的山穀口,就是戴天德他們村子所在。這村子裏的建築都很有藏族才民居特色,幾乎都是碉房和賬房。碉房就是用石頭壘起來的房子,很像是碉堡,有三到四層,都是石木結構。而賬房一般都是長方形和方形,用木棍撐起兩米多高,上麵覆蓋著犛牛氈毯,四周用牛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賬房上留有寬十五厘米左右,長一米五的縫隙,以供采光和通風,賬房內外用草泥塊和土坯壘成高40~50厘米的矮牆,上麵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糞。帳房內陳設簡單,中間置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這種帳房製作簡單,拆裝靈活,運輸方便,是牧區群眾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
從村口看,估計有五六十戶人左右。戴天德說道:“你看,我們村到了。這村就叫戴家村。我們雖然不是臧族人,但是入鄉隨俗,住的地方蓋的和藏族人差不多。其實我們是漢族人。走,去我家看看!”
說完,就帶著我們進入了村子裏頭,村裏的人看著和漢族人差不多,沒有藏人這樣的粗獷。雖然一些村名穿著藏族服飾。我們來到戴天德的家裏,家裏的碉房裝飾十分有藏族人的特色,牆麵柱子都是花紋。榻上也放著氈子。我們進去坐下後,戴天德的父母都出來了,熱情的款待我們。給我們奉上了酥油茶還有用青稞做的糌粑,這是藏族人的主食,也叫做炒麵。是用青稞曬幹炒熟,磨細,不過篩,放上一些酥油,衝入茶水,加點糌粑麵不斷攪勻捏成一團團就可以了。吃的時候,用茶水就著吃,就可以享用了。我們一開始去,都不知道怎麼吃,還要戴天德教我們,還真的有些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