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一餐飯(1 / 2)

乘著火獸車在府中走了一會兒,才來到一座小院前。

並不是府大到這種地步,而是火獸車本便隻是慢行。

相府的車,要的是氣勢,而不是速度。

那小院不大,但卻有小橋流水,有鬆柏常青。

小溪邊,三兩隻鴿子信步而行,啄食著地上的穀物。

有小石鋪成曲折的路,故意在院中繞了半圈,才來到院中堂前。

順著木板階梯而上,來到紅木鋪地的外廊,門緩緩打開,海生麵帶微笑,衝常樂點頭:“來了?”

常樂拱手。

“進來吧。”海生引著常樂入內,並沒有關門。

堂中有榻,一位清瘦的老人坐於榻上,打量常樂,麵帶笑容。

若是尋常時候於尋常地方相遇,常樂隻怕會覺得這是一位慈祥長者。但既然知道這便是大夏權相秦士誌,感覺便自然不會相同。

他拱手躬身為禮:“學生常樂,見過國相。”

秦士誌輕輕擺了擺手:“多禮了,多禮了。隻是私下會麵,又不是有什麼公務,不必這麼多禮。坐吧。”

大榻前有兩小榻,在海生示意下,常樂脫了鞋,坐於其中之一上。

海生沒有坐在前邊,而是來到秦士誌身後,席地坐於墊上。

“喝茶嗎?”秦士誌問,隨後說:“可先要言明——我品味清淡,不喜刺激太重的口味,因此所飲的茶都是極淡的。”

“學生倒喝不慣這樣的茶。”常樂答。

秦士誌點頭:“我喜歡直爽的人。刑部次卿莫初雄,便很直爽。對了,海生,我上次和你說,是打算什麼時候讓他登上首卿之位來著?”

“半年之內。”海生答。

“人老了,記性便不好。”秦士誌笑。

常樂也隨著笑,並不多話。

“穆國的人,見過了?”秦士誌問。

常樂知道,自己那日的行蹤,必早在秦士誌掌握之中,因此答得極是痛快:“畢竟是外邦來客,總不好傷他太重。料想到了比試之時,能好個七七八八?”

秦士誌笑了:“確實揚了我大夏國威。不過更難得的是你事後不張揚。少年人,有一個便總喜歡吹成十個,你卻很好。”

頓了頓,說:“聽說那天在那處,卻發生了殺人案子。你可知?”

“聽說是死了一男三女。”常樂答。

“尋常人死也便死了,偏偏其中有一位,卻是聖上許諾要嫁給十六皇子的。”秦士誌歎了口氣,“這殺人者可真是膽大,一指頭就戳破了天啊!”

“想必,是有不得不殺的道理吧。”常樂說。

“世人做事,誰不是滿肚子的道理?”秦士誌說,“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到了最後,卻是誰拳頭最硬,誰權勢最強,誰便有道理。他縱有一萬個道理,殺了未來皇子妃,終也要落個抄家滅門的結局啊。”

歎了口氣,又一笑:“好端端的,怎麼說起這種煞風景的事來了?許是他有權傾一國者為後盾,所以才什麼也不怕呢。不提了,不提了。”

“國相覺得,比試之時學生當如何?”常樂沉默一陣後,見他不語,便開口發問。

“當如何,便如何。”秦士誌說。“大夏自有大夏的國威,穆國再強,終是在遙遠的聖舟大陸之上不是?”

“但其影響力,怕在雅風大陸也是世間無雙吧。”常樂說。

“你自盡全力便好。”秦士誌說,“也讓國人都看看,我大夏不是沒有人才,不是不能與大國一爭短長。當然,更主要的是讓穆國知道,大夏不缺賢才。”

常樂點頭。

若不是早知秦士誌為人,隻怕還要因他這一番話,而覺得他是心懷國家的好官。

他思索著,覺得秦士誌的話必有後文。

但卻錯了。

秦士誌淡淡地笑著,卻與常樂閑聊起來,不聊國事政事甚至是比試之事,卻問起永安縣的事來。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山花可爛漫?民風可淳樸?

一路修行至今,可有什麼阻礙?可有什麼不順心之事?

永安縣官家待你可好?

將來入白焰境,自要考白炎學樓。小小永安縣,怕是難容你這大才子,卻又有何打算?

如此種種,似在聊著家常。

常樂謹慎應答,從容而語,不似平民見國相,倒似晚輩見家中長輩。

不卑不亢,不遠不近。

秦士誌臉上一直掛著笑容,聽常樂之答時,便不住微微點頭,品著他的淺淡茶水。

這一聊,便是兩個多時辰。

海生不待吩咐,便起身離開,片刻之後,便親自端來了三個食盤。

人隻有一雙手,一手一盤剛剛好。但紫焰境禦火者心念一動,紫氣自可化萬手。

他將兩個食盤放到秦士誌和常樂的麵前,自己端了一個,到後麵墊中坐下慢慢吃了起來。

“邊吃邊聊。”秦士誌拿起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