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符文生光。
光若蝶,飛舞盤旋,照亮黃勇的臉。
凝神時,認真的麵孔便顯得那麼高貴。
聾啞老爺子默默地站在他背後,有紫息緩緩地纏繞在黃勇身上。
“可以控製。”黃勇回首一笑,衝常樂點了點頭。
“好。”常樂望向天空,“接下來,便看我的了。”
他低下頭。
請幫我,拜托。
他閉上了眼睛,腦海之中開始翻湧“前世”的種種。
家鄉的山川大海,家鄉的高樓大廈,家鄉的詩詞歌賦……
漸漸的,他忘了自己身在何處,眼前出現無窮多的家鄉事物,令他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
突然間,一位長袖飄飄的墨髯長者出現在諸多紛亂的景象之中,靜靜看著他,露出微笑。
刹那間,常樂又看到一幅景象——某處學宮祭祀之時,一位眉清目秀的孩子,抬頭看著掛在上首的諸公畫像,見其諡號皆為“忠”,便忍不住說:不成其中一員,哪算真丈夫?
轉眼,孩子已然成青年,二十歲時考進士,答策論,不書草稿,一氣成就萬言文章,得宋理宗親自選為第一名。
自此一生勤勉,氣節不變。
宋之末,元軍如潮至,年過四旬的他奮力抗擊,卻於五坡嶺兵敗被俘。
元軍招降,利誘威逼,他隻視若草芥。忽必烈視其為大才,願以國士待之,他隻冷冷一笑,一句以死報國以對,直至生命最後。
壯烈一死時,他不過隻四十七歲。
他叫文天祥。
“為國為民,心懷天下,不畏強權,不惜此身。”此時,長者平靜地說道。“名利本便不掛於我心,更何況是麵對此等君子。便借你一用,增你名聲,又如何?”
他的話,字字如春雷,震蕩常樂心海,於是,那紛亂的景象一一消散,接著,無數光芒組成文字,閃在常樂心頭。
這一刻,他猛地驚醒,然後拱手向蒼天,在心中暗道一聲:謝過信國公!
輕輕放下雙手,許久之後,他終開始吟誦。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此詩,名《正氣歌》,乃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困於牢籠時所作。
身將死,又如何?
一身正氣,縱然死,亦不消!
便如那一句所言:英雄可以被殺死,但絕不會被擊敗。
《正氣歌》是首長詩,這幾句之後,便是曆數諸代忠臣良將事跡,這些自然無法與此地古事對應,因此,常樂便直接拋去,隻留下哪一世代皆可通用的開頭。
但僅是如此,便也足以成就一篇傳世詩文。
他一詩誦罷,便有一道白光自他體內生成,瞬間一掠而出,直向九天而去。
光影如路,搭就一座橋,直接連通他與九天重雲。
霎時,那九天之上風雲起,雲海翻騰如同波濤起伏,一道道天地神火順著那橋轟然砸下,直向著大地而來。
諸人愕然抬頭,隻見夜空中突然出現一片明亮,接著,便有一道火雲如柱落下,砸落在諸人身上,籠罩方圓數十丈空間。
那是最為精純的天地神火力量,是來自九天的本源火力,它們初看似雲霧,細看,便見到無數細小的光點,落在諸人身上後,便不住地向體內滲透。
諸人隻感覺那力量入體後,便直接融入自己的血肉骨骼之中,於是,自己的身體便慢慢地充滿了力量,慢慢地變得更為強大。
而神火宮中,火力立時便升騰起來,火徽變得越發明亮,照亮不知多遠之外的黑暗世界。
火中有正氣,如焰升騰。
心中有正氣者,便能掌握這道火力,便能借它之力,不斷強化自身。
“這是……”人們都被驚呆了。
劉半月滿麵驚喜,望向常樂,卻突然發現常樂大不對頭。他急忙一掠而至,扶住常樂。
常樂隻看了他一眼,便直接昏倒在他懷中。
“樂哥!”蔣裏擔心地奔了過來。
“沒事。”劉半月試探之後,搖了搖頭:“隻是這首詩太過消耗心神意念,所以他才會昏迷。睡一覺,當就好了。”
“各位!”他旋即高聲說,“萬勿錯過機會,浪費了常樂的苦心,快吸納這九天火雲之力,醫治傷情,恢複火力!惡戰遠說也許便在天明之時,近說,怕就在不久之後!”
蔣門諸人看著常樂,心中有感歎,亦有感激。
竟然能以一詩引來如此強大的天地神火,大夏第一才子之名,果然不虛!
別說他們,黃勇也已經嚇傻,呆呆看著昏迷中的常樂好久,直到老爺子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急忙盤膝而坐,借著這天大的好機會回複力量,修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