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萬民稱聖(2 / 2)

當然,這次都在其次,引天下英才來到自己國度,使國內天地神火受此影響,進而發生變化;使本國英才開闊眼界,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並有機會與這些強者切磋,提高自己的實力,這才是各國的根本目的所在。

而發展到後來,更有許多國家借天下火會之機,明裏暗裏較量,用以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

於是,這裏又成了變相的戰場。

每逢這盛會召開,天下禦火者精英便聚集於一處,而那些商人,亦把這當成了最大的盛會,各種珍稀物資,天材地寶,神妙火器,便會在天下火會之中出現,成為許多禦火者爭相搶購,甚至是爭奪的目標。

而且幾乎每屆天下火會,都會冒出一些前人秘籍典藏,使某次幸運兒一步登天,境界大成。

將近兩百年的發展,使天下火會成了天下最大盛會,人族真正的大事。

過去的天下火會,夏國參加的並不多,尤其是在先帝時代,國政紛亂,民不聊生,君王不思江山社稷大事,整日隻知沉醉於玩樂之中,因此經常忘掉天下火會之事。

淩玄華初登大位,便逢四年一度的天下火會,這似乎倒是一個好的預兆。

商議過後,夏國正式向著天下火會遞交了與會申請。

大會本便是天下諸國大事,自然立刻應允,並為夏國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接下來,便是人才的選拔了。

離天下火會,還有將近半年的時間,但自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卻也是一件艱難複雜的工作。夏國不敢耽擱,立刻啟動,一時間,舉國上下都忙碌了起來。

而常樂在這半年時間裏卻也沒閑著,一方麵,他不斷隨師父學習九藝諸術,一方麵,還得遊曆整個大夏。

他有能令聖地破境的能力,便不能敝帚自珍,藏著不用。穆國與羅國已經先後得了他的好處,他自己所居的祖國大夏,又怎能眼巴巴看著?

將近半年的時間裏,師徒一行人幾乎走遍了大夏的所有大小聖地,由常樂以那篇《鯤鵬說》溝通天地之力,刺激聖地力量提升。

所謂《鯤鵬說》,便是《莊子·逍遙遊》第六段,隻是若以原名命名,實令人摸不著頭腦,於是常樂便更名為《鯤鵬說》。

他一直苦練書道,以書道力量,將這篇文章寫於卷中,使用之時,便亦有書道之力從中相助,倒是事半功倍。

隻可惜大夏貧弱已久,諸聖地與穆、羅兩國的兩大聖地相比,也差出了天地之別,常樂雖然全力施展手段,令它們的力量都有了倍數提升,但卻終沒能激發它們生出真正的靈識來。

不過這對於大夏來說,也已然是巨大的變化,天大的好處。

自此,禦火者進入諸聖地之中修煉,效果便將是從前的一倍。

而一種悄然無聲,但卻巨大無比的變化,卻也因之而起。

當大夏國土上所有的聖地力量都翻倍提升後,地下火源的力量竟然也轟然而動,沸騰而起。若有人能深入地下,當可見,雅風大陸這一場廣闊大地之下,有地火洶湧向著夏國的方向集中而來,在其下形成了一個火中之火。

地火生靈,隱約間,蠢蠢欲動。

於是,便溝通九天重雲之力,降落而下。

於是夏國便成了天地間最神奇的一個存在——地心火源與九天神火重雲之力絲絲縷縷相連,將其包在其中,無數便是無色天火境至尊也無法發現,甚至連常樂這樣的大才也不能察覺的神火力量,充斥在夏國天地間。

不知有多少禦火者有幸撞上,就此改變了命運,一躍而為天才,修煉之路,不斷攀升。

這將近半年的時間裏,夏國的禦火者數量,陡然提升了一倍!

破境者更是數不勝數,不知凡幾!

如此異象生,諸人卻並不能解釋,於是,便有傳言傳開——夏國終於迎來了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聖皇,迎來了能使大夏中興的第一聖人。

淩玄華,這位年輕的帝王,周身立時被民眾披上了一層“聖王”的光環。夏國人一提及聖皇陛下,無不稱頌,隻覺大夏必因其而崛起,終將傲然屹立於天地間。

而為何天降聖皇於夏?

惟一的解釋便是——天早降下了聖人。正是聖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為聖皇開辟出了一條平坦大道,聖皇才能自天而降,下落凡間。

聖人是誰?

大夏北地,烏龍州,端江府,永安縣。

縣有大才生,一念動天下。

那聖人,便是常樂常公子,禦前伴讀郎,大夏第一大才子,國之英雄!

不知不覺間,這說法在民間盛行,聖皇與聖人,如同天之二日,耀耀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