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誠之界(1 / 2)

常樂之名初起,非在於戰,而在於詩文。

諸人早聞常樂詩文之名,常樂詩文,亦已流傳諸國,為詩道與文道大家所津津樂道。

不知多少人,因品常樂詩文而使大道再進,更上一層樓。

此時,聽聞常樂要當場作文,許多人都流露出了渴慕的神情。

律國特使卻知道,這必不是什麼好事。

但又能如何?

他皮笑肉不笑地一笑,拱手道:“那可是榮幸。常大人請。”

他穩穩坐定,心道:且看你能憑一篇文章將我如何?

他心中鎮定,卻並非是盲目自信。要知常樂已失溝通天地之能的事,早便傳開,別人或許不知真假,但他卻知道那一切都是真的。

不能以文章溝通天地,發揮威力,你又能將我如何?

他麵帶微笑,等著看常樂出醜。

其他人則是一臉期待,坐直了身子,等著聆聽美文。

常樂慢慢閉上了眼睛。

腦海之中,一篇篇文字、一幅幅畫麵,飛馳而過,他聚精會神地感受著它們的力量,終於盯住了一本書。

《大學》。

儒家經典著作,有四書五經之說。五經之名始自漢時,而四書則由宋代朱熹確立,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這一部《大學》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提出了“三綱八目”之說,影響極為深遠。

常樂目視那本古書,隻見古書翻頁,一篇文字展現在自己麵前。他略一思索,確定了取舍之後,睜開眼睛,緩緩開口: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音:盤),故君子必誠其意。”

律國特使並不擅長文道,聞之隱約明白,又隱約不懂,露出疑惑神色。

殿中,非隻他一人不解其意。

不習文者眾,但習文者亦不少,不少文道高手此時仔細品著文中之意,不由拍掌大讚。

“這是何意?”律國特使硬著頭皮問。

“我來為你解釋吧。”嬴國特使站了起來,高聲說:“小人獨自一人時,便什麼壞事都敢做,可一見有君子到來,便立刻收起自己的卑劣惡行,轉而裝出一副高尚的樣子,把自己做的點滴好事拿出來炫耀,裝成好人。可惜他卻不知,君子看他時,卻如同能看穿其肝肺一般,他掩藏惡行又有何用?誠於中則形於外,小人心中不誠,形於外的,自然也是奸言奸行。眾人之視,眾人之指,這是足以令人敬畏之事,所以真正的君子,會慎重對待自己的言行,便是隻身一人無他人知時,亦不會為惡。財富裝飾能讓屋宇華美,道德則能讓人生出善相,心胸寬廣,身體寬舒,因此,君子自知誠心誠意,不欺人,亦不自欺之理。”

常樂淡淡一笑,拱手道:“解得好。”

嬴國特使拱手,連道慚愧,讚道:“常大人文章作得好!”

所謂小人之人前人後變化,自然是指律國特使。此時律國特使心中雖不快,但卻不以為然,心道:說得熱鬧,也不過是暗著罵人而已,又能將我如何?

常樂目視律國特使,淡淡說道:“這篇文章不能連天通地,便不能生出奇跡。想來律國特使早便知道,因此並不懼怕。”

律國特使哼了一聲,不置可否。

常樂道:“不過此文對常某而言,卻是意義深遠。因為它將為常某開辟第二個文華領域。”

諸人一時震驚。

隨意成一文,便可借其力,開辟一文華領域?

天下第一才子之才能,真這麼強悍?

在諸人驚愕疑惑的目光裏,常樂慢慢閉上了眼睛。

文道之力,在他體內湧動不息,如同海浪,一波一波溢出,一環一環擴散於天地之間。許多文道大家感受到這力量,都不由驚呼讚歎,瞪大眼睛,充滿好奇地等著看那領域生成。

不片刻間,常樂睜眼,一道驚天動地的文道之力,以他為中心,快速擴展開來。那一刹那間,竟然將整個大殿中所有人都囊括其中。

許多人微微皺眉,想要抗拒,但轉念一想,這可是天下第一才子的文華領域初成,自己能看上第一眼,實是莫大的幸事,為何要抗拒?

諸人皆做如是想,便都被常樂一氣納入了文華領域之中。

周圍氣息變化,世界由朦朧而至清楚,最終,諸人看到了一片無邊的世界,天地寬廣。

這世界遼闊,但卻寂靜,諸人置身其中,明明能看到身邊人的存在,卻有一種天地遼闊,我隻身一人,無人可見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