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漢特拉突然變的正常了,他的吐字很清晰,不再咳嗽,身體也不再顫抖了。他這樣告訴雅單達:“我的好朋友,雅單達,我不會死,相信我,我不會死的。因為就算我的氣息終止了,還有你在延續。你一定要活的好好的出去,見到你的家人和那些救助我們的人。你一定要笑著見到他們,那是對他們的最好感謝,讓他們不至失望。”
雅單達答應了他,會活下去。漢特拉開始安靜下來,隻是嘴裏還在喘著粗氣。接下來,為了讓漢特拉暫時減輕一些身體的痛苦,雅單達給他講了個故事,他說道:“曾經在一片沙漠的邊緣處,零零散散的村莊裏住著依稀可數的幾戶人家。人們的吃喝用住都很簡單,在那裏,從來沒人敢奢想舒適的住宅和潺潺的溪水,也沒有人到過很遠的地方,看見過寬景別墅。人們承襲著祖先的傳統生活,靠農耕的一點微薄收入維持家境。但一遇見風沙或幹旱,人們常常就會顆粒不收,所有的辛勤勞動都隻能付之以一聲哀歎。然後就數著少的可憐的米粒下鍋,做出一頓可以照出人影的稀飯,真是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的飯,裏麵的米粒就越像珍寶一樣不舍得下咽。人們在祖輩們留下的房屋裏住了一代又一代撫養著一個又一個孩子,然後老去,將房屋再留給曾經撫養過的孩子長成的大人。長年高溫已成了習慣性的天氣,但偶爾下上一場大雨,就會讓家家戶戶難以招架,不用說田產和牲口,就連人也不知如何是好,房子裏下著比外麵稍小一點的雨,所有能用的盆和桶之類的器具都被放在漏水的地方,被雨水打的叮叮噹噹,響起沙漠村落中最為窘迫的聲音。”
“這種苦難災民般的生活,人們已經受夠了,但還在受著,沒有人試圖想改變過。穆弗克拉就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在他出生大恩愛天,村子裏所有的人都來慶賀,雖然當時家境窮困僚倒,但父親還是用最闊氣的方式招待了親戚朋友們。”
“穆弗克拉從小被父母寵愛,他不要到田裏幹活,也不用幫忙做家務,常常還坐在家裏的那頭老山羊的背上,到處閑逛。比起其他的孩子,他幸福自在,想到哪裏到那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但對於這一切,他卻並不滿意,並且還養成脾氣暴燥,愛發牢騷的習性。當夥伴們要幫父母幹活時,他就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看著遠方望不到邊的沙子和寂寞的天空,他這樣發著呆經常就是一下午時間。他會想象著沙漠那一邊的景象是否永遠隻是沙子,或者是和他們一樣的村莊,他常常也會幻想不曾看見過的事物。”
“當穆弗克拉還是個小夥子時,他就懷上了離家遠行的野心。家鄉的一切都讓他厭倦,父母肩膀上所挑的重擔是他不願繼續承擔的,每天看著人們早早地出去,很晚才回來,而所得的收入竟少之又少。他逐漸變的懶散,而且挑剔。當母親在他的床上放一個軟綿綿的枕頭時,他會大發脾氣,因為他不喜歡自己的頭發被裹在軟枕頭中間被弄亂;當他在外麵玩好了回家時,發現門是關著的,沒有人來迎接他,他又會氣的直跺腳,朝門上使勁地踹上幾下;當他覺得肚子餓了,而父母還沒有做好飯時,他就會毫不顧及父母的辛苦和哀傷,立即將破舊的桌子掀個底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