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金龍之令(1 / 1)

“成立人,你可識得此物?”韓浩從懷中掏出一麵通體漆黑,卻雕刻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龍的令牌。

成立人抬起頭,隻看了一眼,便立刻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口中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他的心中泛起了滔天駭浪。

金龍令,乃神宗皇帝感念曾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的忠獻公韓琦,以及他親手建立的大宋金龍衛,賜予韓家後人代代相傳掌管金龍衛所用,見令如神宗皇帝親臨,所遇大小官員,皆由持令者所命。

金龍衛,忠獻公韓琦與範仲淹率軍抵禦西夏時所建,挑選軍中精英以及江湖好手,專門執行情報調查,要員暗殺等重要任務,“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的赫赫威名有多半都是金龍衛打下;之後收編為皇帝親衛,乃仁宗皇帝手上一支最為鋒利的利劍。英宗皇帝在位時又大肆擴充了金龍衛的人數,分為近衛營,天機營以及毒刺營。近衛營防衛禁宮,天機營分化在大宋各地打探情報,而毒刺營則是懸掛在任何敢於毒害大宋江山之人頭上的一把利劍。近衛營由英宗親率,其餘兩營則仍歸韓琦統領。

而在韓浩六歲那年,韓琦亡故,去世前親手將這金龍令交與了韓浩的師父沈清風,請他代為保管。

韓浩微微一笑:“看起來,成大人已認得此物。”他又從懷中取出一張卷起來的宣紙,“這上麵記載了你作為渝州知州,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

成立人隻感覺背脊發涼,額頭冷汗直冒。他知道,自己這些年雖不至於惡貫滿盈,但勤政愛民是萬萬算不上的,如若朝廷真要追究,他這頂官帽也就戴到頭了。。

韓浩一邊翻看著記錄,一邊說道:“看來你並不如我想象中的那麼沒用。”

成立人心頭一喜,數年前渝州有巨匪橫行,唐門素來不問江湖事,故渝州百姓可遭了大罪。匪患猖獗,甚至殺了曾經的渝州知州以及通判。朝廷震怒,從軍中調遣成立人為渝州知州,誓要將那匪徒一舉消滅。

而成立人也不負聖望,成功剿滅了匪徒,保得渝州一方安寧。

“我給你一個機會,這事若辦得好了,你就繼續做這渝州知州,但若辦得不好,你便親自向聖上請罪吧。”

成立人急忙磕頭道:“多謝大人,下官一定不負大人所托。”

韓浩示意他附耳過來,耳語幾句,便同段正淳離開了。

成嶽在一旁聽得稀裏糊塗,卻也不敢插話,見二人走了,這才湊上前來,問道:“爹,那小子到底是什麼人,你為何這麼怕他?”

成立人反手便甩了他一巴掌,嗬斥道:“你這不長腦子的玩意,瞧瞧你惹下的好事!從今天開始,你給我在家閉門思過。三天後老子親自送你上唐門。”

成嶽急忙反對:“我不要入唐門!”

“這可由不得你!”說著成立人親自提起成嶽,將他鎖在了他的房間內,吩咐手下嚴加看管。

渝州城外,九龍山下,竹屋內。

老者顫顫巍巍的便要給韓浩下跪:“多謝少俠救了小女,請少俠受老頭子我一拜。”

韓浩急忙把他扶起來:“老伯莫要多禮,這都是應該的。”

“公子大恩,小女子無以為報。”那少女也對韓浩款款行禮。

韓浩笑道:“無妨,無妨。”

段正淳詫異的看了他一眼。

老者笑道:“少俠上次走的匆忙,未曾留下姓名,不知這次可否告知與我?”

韓浩道:“在下姓韓,字元正,單名一個浩字。這位是我的朋友,姓段,名正淳。”

“原來是韓公子和段公子。小老兒我也姓寒,卻是寒冷的寒,卻亦是一種緣分吧。這是我的孫女,寒緋雪,還未取字。”

寒緋雪又對韓浩行了一禮。

韓浩道:“寒老伯,寒姑娘,有禮了。”

“今日實在太晚了,還請老伯和姑娘早早歇息吧,我等便告退了。”說完不等老者說話便急急拉著段正淳跑了出去。

段正淳一邊運著輕功,一邊調笑著韓浩:“韓兄如此急著離開,怕不是因為天色吧?”

韓浩急行的身影明顯一頓:“莫要胡說。”

段正淳忍不住笑了起來,扶著一棵樹,竟直不起腰來。

“韓兄若是心動,何不直說?如此這般藏著掖著可不像你呐。而且我瞧那小姑娘,似乎。。。”

韓浩一個箭步衝了過來,一把捂住他的嘴:“多嘴。”

段正淳連忙求饒:“好好,我不說就是,不說了。”但他的笑聲,仍然回蕩在這密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