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虧是福。這種吃虧,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寬容別人,就等於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

在美國一個市場裏,有個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

這個中國婦人隻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婦人笑著說:“在我們國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會賺很多的錢。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麼舍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

從此以後,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現了。

寬容不是遷就,也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中國婦人用寬容寬恕了別人,也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融洽的人際環境,這種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歎。

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寬容別人,就等於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任何擔心這樣做會引起混亂或被認為是示弱行為或怕丟麵子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幾乎所有這樣的擔心都是多餘的,沒來理由的。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

張老夫人便修書傳至北京,要張宰相出麵幹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

“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

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卻是鄰裏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俗話說:吃虧是福。這種吃虧,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因為上天是公平的,你在這裏失去的東西,它會在那裏給你加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