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退一步能海闊天空,我們為什麼還要去選擇懸崖峭壁?
在我很小的時候,不知是誰出了一道腦筋急轉彎題:飛機在高空中盤旋,目標緊緊咬住裝載緊急救援物資的卡車,就在這危急時刻,前麵出現一個橋洞,且洞口低於車高幾厘米,問卡車如何巧妙穿過橋洞。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道並不難的題,我早就知道了答案——把車輪胎放掉一部分即可。但我卻時常品味這道叫人常品常新的“難題”。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不少。開始時不是一籌莫展,搞得焦頭爛額,就是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壯。這固然表明一個人有勇氣和自信,但往往會適得其反,事情會扯不清理更亂。毫無價值的犧牲,最終受害的是自己,隨著“吃塹”的增多,也長了些許的“智”,在每逢遇到類似的難題時,我就會如文中開頭的司機,給車胎放一點氣——低一低頭。縱觀曆史,也有借鑒的鏡子。三國劉備再三低頭:從三顧茅廬到孫劉聯合,每一次低頭,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終於做成“三足鼎立”中的輝煌。越王勾踐深深低下高貴的頭,以臥薪嚐膽收回舊山河。這是古人的典範。
1998年的夏日,小鄭在環球廣告公司謀事,由於他年輕易衝動,便很輕易地得罪了經理。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裏,每次開會他都自然而然成為會議的第一個主題——挨批。被批得麵目全非的他,真想一走了之。但是他轉念想,如果真的走了,一些罪名不光洗不清,而且會被再蒙上厚厚的汙垢;再者,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廣告公司,自己完全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得以“充電”。於是他堅持留了下來,整理好亂七八糟的心情,低頭實幹,以兢兢業業來為自己療傷,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回擊謊言。一筆又一筆的業務,增添了他的信心,也讓他積攢下了許多經驗財富。坦率地講,最重要的是,從中總結出“給車胎放氣”的處世哲學,使他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