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利用知識的通途(1 / 1)

任何人隻要知道他在需要某種知識時,可從何處取得這種知識,以及知道如何把知識組織成明確的行動計劃,那麼他就可以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由於亨利·福特接受的“學校教育”少,所以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芝加哥一家報紙在一篇社論中稱亨利·福特是“一個無知的和平主義者”。福特先生不滿這種指責,向法院控告這家報紙毀謗他的名譽。當法院審理這個案子時,這家報紙的律師要求福特先生坐上證人席,以便向陪審團證明福特先生確實無知。這位律師問了福特先生很多問題,企圖證明:福特先生雖然擁有許多關於汽車製造的專業知識,但總的來說,他卻是一個很無知的人。福特先生被問的問題很多,如“班尼迪特·阿諾德是何許人?”“1776年英國派了多少士兵前往美洲鎮壓叛亂?”……對後麵的問題,福特先生回答說:“我不知道英國究竟派多少士兵,但我聽說,派出去的士兵比後來生還回國的土兵多很多。”福特先生對這種問題很厭煩,在回答一個特別具有攻擊性的問題時,他向前傾身,用手指著向他提問題的律師說:“如果我真的想回答你剛剛提出的這個愚蠢的問題,或其他問題,讓我提醒你,在我辦公桌上有一排按鈕,隻要我按一下,馬上就會有人來回答這些問題。請問,我身邊既然有那麼多專家能夠把需要的任何知識提供給我,我為什麼還要在我腦子中塞進那麼多的一般知識?”這種回答當然是合乎邏輯的,這個答案也使律師啞口無言。法庭上的每一個人也明白,這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的答案,而不是一個無知者所能提出的答案。

任何人隻要知道他在需要某種知識時,可從何處取得這種知識,以及知道如何把知識組織成明確的行動計劃,那麼他就可以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亨利·福特在他的“智囊團”的協助下,掌握了他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從而使他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福特先生是大財團的總裁,他站在了金字塔的頂層,自可以把對具備各種知識的人的組織領導,作為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也無需把大堆的文件數字都記在心裏,隻要你可以隨時調用,它們就是你的知識。書本和機器就可存儲的東西,大可不必浪費人腦資源,不如省些力氣,想想如何變通發展,如此,才是一個高效率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