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金玉之爭 第116章:師士初境(1 / 2)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不周山,古代傳說中仙山名稱,《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當年顓頊帝執政時期,很多天界凶神惡煞從不周山來到人間,危害四方,顓頊帝絕地通天,怒爾斬斷了不周山,從而也徹底隔絕了人間與天界的通道,而不周山的山頭,就是被顓頊帝拿來,製作了法寶——沉明磬。

炎帝後裔與顓頊帝爭奪帝位,失敗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地傾斜,因為不周山這一個天柱的徹底折斷,直接讓世間遭受了萬年不遇的大洪水,生靈塗炭,上古大神女媧娘娘悲天憫人,用碎裂的不周山山體煉製了五色石以補蒼天。

關於女媧補天的詳細事跡在《淮南子覽冥訓》中有記載: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lǎn)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蒼天補,四極正;**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述異記》中記載,當年開天辟地的大神盤古身死後,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唯一盤古的脊柱,幻化成了不周山,又稱為天柱,是為後人留了一條通往天界的通道。

因此,諦聽勸解師慕澤用沉明磬作為器神代替人身修煉琴訣,還是很有遠見的,畢竟,沉明磬,應該是唯一剩下的最純正的盤古血脈了。

師家作為音樂傳家,其依靠《琴訣》產生的師士的修仙方法與天底下任何修道方法都不同,現在的師姓一族師士很難修煉,那還是因為當年隨著顓頊神廟的被毀,師姓一族也遭遇了滅頂之災,導致琴訣流傳得不是很詳細,以訛傳訛,再加上受到其他門派的修真影響,特別是佛家,道家的修真方法,萬變不離其中,都是依靠冥思,覺悟,達到自身意識的升華,以促成結丹,或者舍利,道門修成元嬰,佛門練就金身。其實,已經於真正的琴訣大相徑庭了。

師慕澤從地藏王菩薩手中得到的這本大神伏羲氏傳給顓頊帝的真本《琴訣》上,卻說的是另外一種概念。

師士有三境,分別是天籟之音,地籟之音與人籟之音。在師慕澤的認知裏,要達到這三重境界無疑是比登天還難。

宮商角徵羽,五音五階調。《清宮》、《清商》隻要是對樂器熟練,樂理精通的樂師都可以掌握,但《清角》、《清徵》與《清羽》,非同凡音,不僅一個人的功力修為很難逾越,光那些能夠彈奏出這些音調的神器,仙器都不可得。

但現在不一樣了。沉明磬在手,師慕澤很容易地就達到了師士三境中的初境——人籟境界。

人籟境界,其實就是人身上發出的聲音以及潛藏的潛力之音,口中呼聲,鼻中吸聲,喉中嘯聲,肺中震聲,胃腸蠕聲,腹中轉聲,心中律聲,膈中幅聲……把這些聲音全部吃透,進而誘導出整個肉身的所有潛力。

師慕澤原來六氣不全,壓根兒就無法感知五髒六腑中潛藏的各種律動之聲,這也是原來他修煉師士琴訣的最大阻礙,如今,有了沉明磬以器神代替人身,很快,就越過了人籟境界。

師慕澤以前修煉太極拳是為了練氣,梅花拳和八卦拳也隻是普通的武術招式,隻因為打出了滅魔神拳的效果,乃是因為浮金鍾和沉明磬兩大·法寶偶爾透出體外的效果,總的說來,那是的師慕澤,隻是一個武藝精湛的凡夫俗子而已。但達到了人籟境界,這正是標誌著,師慕澤修真已經步入了正規。

以前陸判幫助他把陰陽昊天鏡隱藏肉身,讓他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合和期,但屬於偽修真。因為師慕澤身上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修真方法,不過是依仗法寶之力而已。這就好比,一個人守著一座金山,但沒有挖出礦產,鑄成貨幣,依舊無法成為富豪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