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金玉之爭 第127章:彌勒謎團(1 / 2)

六卷:金玉之爭第127章:彌勒謎團

師慕澤話沒說完,隻見地藏王菩薩很是激動地念出一道佛偈來:

“隻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隻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複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師慕澤一聽,覺得這首佛偈很是熟悉,仔細地想了一下,說道:“這不是彌勒菩薩的佛偈麼?

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這是彌勒佛當時化身布袋和尚時流傳下來的啊。”師慕澤說道,“彌勒佛可是我們人間最具親和力的一尊佛呢。”

“哈哈哈……”聽完師慕澤這樣一說,地藏王菩薩竟然仰天大笑起來,“好,好算計。果然李代桃僵,蒙蔽世人啊。”

“嗯?怎麼了?”師慕澤好奇地問道,“這布袋和尚不就是彌勒佛麼?”

“不是。”地藏王菩薩突然正色說道,“絕對不是!”

“彌勒佛乃是我佛門唯一一位由上古七佛(即過去莊嚴劫末的毗婆屍(Vipa^syi)、屍棄(S/ikhi^)、毗舍浮(Vis/vabhu)等三佛,與現在賢劫初的拘留孫(Kra*kucchanda)、俱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葉(Ka^ys/a^pa)、釋迦牟尼(S/a*kyamuni)等四佛。這七佛皆已入滅,故又稱過去七佛。)授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居住在三十三天兜率院中,當釋迦牟尼佛的世紀結束後,彌勒佛正式成為婆娑世界的主人,他便是釋迦牟尼的法統唯一繼承人,這樣一尊佛,怎麼可能是那種大肚笑和尚的形象呢?布袋和尚,不過是如來用彌勒佛的一絲神念所變的分身而已。而彌勒佛的真身,早已失蹤了。”

“彌勒佛怎麼會失蹤呢?”師慕澤不解地問道。

“唉,人都是會有貪念的,本來按照規定,釋迦牟尼佛寂滅之後,很快就轉生成如來佛,如來本就應該馬上把權力移交給彌勒佛,可是,當時恰好佛門為了開拓東土,與道門合作,移開了影響東進的助力昆侖玉虛宮,彌勒佛因為首創了《瑜伽師地論》,其一身奪天地造化的瑜伽功法和結印技法乃是我佛門法力最強大的一位,因此,也是佛門東進的開路先鋒,這一耽擱,二者的權利並滅有移交,令如來沒有想到的是,彌勒佛因為其慈悲心腸和高妙的法力,頓時成為東土眾生的擁簇,結果一下子造成了世人皆知彌勒而不知釋迦的局麵。

如果你熟知曆史,你就可以知道,早在漢代,彌勒佛的佛經,就被大量翻譯成漢語。在新疆,出土了用吐火羅語寫的劇本《彌勒會見記》,描寫和彌勒會見的故事。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劇本,彌勒佛的信仰在漢代,特別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紛亂時期,很快得到了中國信徒的認可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往生彌勒淨土。

唐朝初年,彌勒信仰依然盛行。著名的詩人寒山,他是一個僧人,寫過這樣的詩:

南無佛陀耶,

遠遠求彌勒。

就連唐玄奘從一開始就是信仰彌勒淨土的,他是虔誠的彌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則天,唐高宗,也都是彌勒信徒。大家都知道唐玄奘去西天取經,可是,你們知道麼,最初,唐玄奘要去西天取經的原因就是,他要求取的是彌勒佛的《瑜伽師地論》。

而一代女皇武則天更是通過官方宣布,她是彌勒佛降生,唐代一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是彌勒信徒,他組織了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為了往生彌勒,白居易寫過一分決心書: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升。

慈氏就是彌勒,彌勒是音譯,慈氏是意譯。我敬仰慈氏菩薩的身形,我呼喚慈氏菩薩的名字,希望來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彌勒菩薩的身邊。應該說,在唐朝以前,信仰彌勒的,占佛教信徒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