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猛料是老財迷老高頭爆出來,老高頭平時沒有啥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財迷,喜歡賺小便宜,秋收的時候,他家的地裏最幹淨,收完莊稼之後,他得蹲在地裏撿三天,真正的做到了顆粒歸倉。當然他的財迷純屬是遺傳,他爹高老六更是吝嗇,高老六在解放前活活餓死的,作為一個解放後,被評為富農成分的家庭,家裏有糧有地,卻會被活活的餓死,是不可想象的。在莊上流傳著三件事,足矣說明老高頭的,吝嗇程度已經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了。
第一件事是關於黃鯽魚的事,當年我們這裏有麥黃稍吃黃鯽魚的習俗,這個時候,東海的黃鯽魚就會上市,是一年一次難得的海鮮,這時候的黃鯽魚刺都是軟的,放在鍋裏慢慢的煎,幾乎不要放油,就能煎出油來,吃起來不但鮮還噴噴香。所以不管家庭好點的,還是家庭差點的,都喜歡買點黃鯽魚嚐鮮。高老六也想吃黃鯽魚嚐鮮,於是他就在魚攤子前轉悠,眼巴巴的看著黃鯽魚,饞的直嘬牙花子,盯著魚心裏冒火,但就是舍不得買掏錢買,在他的眼裏,一分錢都是金子。轉了一圈又一圈,咬了幾次牙,最後還是沒有舍得買。賣魚的一看這個老頭光轉悠不賣,心裏想看老頭穿的不錯,應該是個有錢人,也許不知道黃鯽魚好吃,才不買的。
賣魚的是一個奸商,那個時候的奸商也曉得先給贈品,然後再吸引人來買。隻有讓老頭知道好吃,才會買黃鯽魚,因為那個年頭海鮮少,黃鯽魚成了定好的鮮味。賣魚人撿了一條最小的黃鯽魚,扔到高老六的跟前,高老六看見一條黃鯽魚從天而降,掉到自己的麵前,當時就喜出望外,趕緊裝著走路,用腳踢著黃鯽魚,走到了沒有人的地方,快速的撿起黃鯽魚,飛快的跑回家。
回到家裏,還處在高興之中,大叫著這回終於可以嚐鮮了,然後一大家子七八口人,一起吃了一條一寸多長的黃鯽魚,吃完飯後,高老六氣的破口大罵,說一家子不會過日子,把一條黃鯽魚,一頓就吃了。到到了晚上睡不著覺,他把白天的事情想了一遍,又暗自慶幸,幸虧那條黃鯽魚一頓都吃了,不然一家人得多吃不少窩頭。
到了第二次趕集,高老六又走到了魚攤子前,眼睛不停的朝魚攤子上瞅,那個樣子好像想吃黃鯽魚,又有點怕的樣子。賣魚的奸商一看高老六的樣子,心裏想這個老頭上次弄的魚,是不是沒有吃,要是吃了的話,應該想買才對。於是賣魚的奸商,決定再耍一次詭計,用黃鯽魚做誘餌,讓高老六買魚,他扒拉了一下魚,撿出最小的一條,扔到高老六的跟前,誰知道高老六看見一條黃鯽魚又從天而降,嚇的他往後一跳,然後死死的盯著黃鯽魚,咬牙切齒的說道:“奶奶個熊的,害的我們家多吃了不少飯,我看你就是一個飯拐子,老子再也不吃你了。”
說完之後惡狠狠的把魚踢飛,然後憤憤不平的背著手走了,留下賣魚的一臉驚訝和大夥的麵麵相覷,從這件事上就足矣看出高老六會算計。其實那時候有些地主,和高老六一樣,都是在牙根省下的糧食,他們省下的糧食,通常是賣了之後再買地,慢慢的成了地主。一個時代造就一個時代的人,那個時代就是那樣。
第二件事就是高老六餓死,在解放前餓死人是經常的事情,但像高老六有糧食餓死的,算是一個奇葩,高老六家裏有地,而且每到收糧食的時候都要顧短工,不過基本上熟悉的人,沒有人給他打短工,關鍵是高老六太吝嗇。他不但對別人吝嗇,對自己也吝嗇。
在餓死之前,他們家蒸的是豆種子窩頭,豆種子就是豆莢上的硬皮,高老六舍不得扔,放到磨裏磨,磨完了捏上一小捏豆麵蒸窩窩。這樣的東西蒸出來的窩窩頭,非常的幹澀,根本就咽不下去。
高老六雖然吝嗇,但他終究是人不是動物,無法像牛那樣吃下去。他實在吃不下去了,就背著糞箕子,到湖裏轉悠著拾糞,轉上幾圈,再回來吃豆種子窩窩頭,要是還咽不下去就再轉圈,直到餓的不行了,才回來吃一些豆種子窩窩頭。
就這樣他的嗓子因為吃窩窩頭,被豆莢上的硬皮刺傷發炎了,本來這是一個小病,可高老六舍不得錢看病,最後小病成大病,眼看就睡在床上不行了。在臨死的時候,他嗚嗚的哭了起來,他這麼一哭,家裏的人傷心,也跟著哭起來,他老婆扶起他,問他有什麼吩咐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