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市麵上常見的是崇禎通寶。
崇禎通寶為崇禎元年鑄造,為有明一代版別最雜,品種最多的貨幣。銅色雜陳,常見黃、紅、白。一般灌I縣此刻的是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2.8厘米,折五徑3.4厘米,折十徑4.4厘米,重二十八克。
雖然不明白克是多少,也的確不知道崇禎通寶銅錢重二十八克,可一兩銀子比崇禎通寶重三成五是知道的。
這個小銀條,無論如何是比崇禎通寶要重不少的,也就是,絕對是十足的一兩紋銀。
最親不過娘舅,那麼反過來,最親也不過外甥。
張貴心裏這個暖流啊,流了千遍萬遍。
有了這三兩銀子,明天,大清早就去灌口縣城,扯四尺布,買二斤肉,再買一石米,一家三口,就能美滋滋的過到下個月關餉了。
這日子,怎麼眨眼間,就美了呢?
對了,自己還沒有兒子,看來,家庭功課也得多做做了,總不能,讓張家絕了後。張家不能倒!
鄭瀧的兩個阿姨,也帶著表弟表妹來找鄭瀧,讓安排點活計。
鄭瀧說考慮一下,現在,小表妹妞妞可以跟自家妹妹玩,她們年紀太小,沒必要這個時候就入童學,可兩個小表弟已經七,八歲,現在該入蒙學了。
嗯,啟蒙教育,掃盲教育,什麼時候都不晚,什麼時候都不能缺少。
鄭瀧決定派人到縣城一趟,看縣教諭方老爺有沒有人推薦。
說道有明一朝,灌縣出了五個進士,二個都姓周。
周崇義是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科進士,灌縣千戶所軍籍。
也是原本那五千多畝地的大半土地的大地主。
隻是,在鄭瀧的到來後,魔該時空印記後,變成了一個清流。五千多畝地,變成了鄭瀧的家產了。
最近的一個,也是周家人,周恭先,是萬曆丙戌(公元1586年)科進士,是分居到筏村二甲的周家分支名流。
二個周公興名教,辦教育,很是惠及了一批人。
不過,再是純善,明朝的進士,你都知道的。投獻到他們門下的土地,就是三千多畝,加上曆代不肖強取豪奪,把鄭家村和附近五千六百畝良田都握在他們手中。
鄭家村周家是他們的旁支親戚,周家承租二周的土地,轉租給鄭家張家,周家是二地主。因此,說起來二周也是鄭家的遠遠親,可現在,二周被直接魔改了記憶和地契,鄭家村周家這二地主被鄭瀧魔改成了普通農戶。
灌I縣周家才該哭啊。隻是,他們記憶已經變了,認為二周都是清流名士,窮得打鬼,還靠灌I縣周家舉族人幫襯才風光大葬。也就不知道他們才是二地主,二周是地主了。
現在,雖然周家族老住著磚房,吃穿用度都明顯比鄭家張家好上一大截,可在鄭家村周家人看來,這都是因為他們做糧食生意所致。至少,周家原來的糧店,油店還在縣城裏開著。
當然,周家子弟中富裕的,對於到鄭瀧麾下做家丁,還真不是太眼熱。
不過,皇帝都有三門窮親戚,周家的庶子們,也喜歡跑到鄭瀧麾下做家丁。
對於鄭張周三姓,隻要身體沒有殘疾,不特別瘦弱不堪,鄭瀧都是優先錄用的。畢竟,一個是父親家,一個是母親家,一個是祖母家,都不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