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劍也不著急,一路且行且住,趁此機會遊曆大好河山,溯大江而上,過淮揚郡春風十裏,行秣陵府虎踞龍盤,又渡涉數百裏雲夢大澤,漸向南行。
越過南嶺之後,含劍才見識到什麼叫蠻荒之地。這裏全無人煙,森林草甸,沼澤河流,無不是猛獸橫行,毒蟲處處,加上氣候潮濕,瘴氣鬱積不散,讓剛剛從富庶兩湖過來的含劍直覺得一嶺之隔,差別有如天上地下。
那本書冊並沒有說極心草生長在何處,隻是從書冊上的圖案來看,葉短根長,似乎像是生長在高山上的機會比較大。這可苦了含劍,一座一座高山峻嶺爬過去,曉是他身體不錯,也累得夠嗆。好在這次他來嶺南尋極心草,也抱了一個試煉遊曆的目的,登山尋覓之餘,辨草識木,采集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又常常和飛禽猛獸搏鬥廝殺,倒領悟了不少尋常練武習劍所不能獲得的技巧,對《軒轅劍經》裏所講的有了新的認識。
這《軒轅劍經》裏的內容,雖然以一套軒轅劍法為主,也包含了許多作戰技巧,實在是軒轅劍客一生武技劍術的精華,隻是他一介武人,既不會係統性地總結,又不會循循善導,所寫內容固然精深,卻是零散雜亂,拗口難懂。含劍初習劍術武技的時候,覺得這本劍經裏除了一套軒轅劍之外,其餘內容簡直無法理解,但進入蠻荒後兩個月下來,逐漸有所領會。越是領會得多,越是感到這裏麵博大精深,蘊含了武道至理。有時候想來,甚至認為光憑軒轅劍客一人,斷無法有這樣深刻的意境,可能這劍經,或者其中的一些內容傳自更早更厲害的人也說不定。
對於劍經裏的內容,含劍也是有選擇有重點地學習。一套軒轅劍法十八式,每一式四種變化,總共七十二種變化,他雖然基本已經學全,但因為畢竟年少力弱,許多威猛剛勁的變化還無法體會,所以重點放在了一些以快製力,以巧勝強,卸力打力的招式變化上。
其間,含劍還試圖把前世記憶中對太極劍的粗淺認識:“圓轉如意”融合到招式變化裏,“創出”一些“變化”來,隻不過他當年就跟著隔壁老頭練了半年的三腳貓太極劍,又純粹是鍛煉性質,對太極劍的意境領悟連入門也算不上,所以這些自創的招式變化也時靈時不靈,好在他隻在對付較小猛獸時候使用,也沒有太大風險。含劍也不氣餒,繼續鑽研,心想雖然我可能領悟得不對,但這“圓轉如意”四個字是絕對不會錯的。
含劍將豺狗剝皮割肉,取了一塊和野菜燉了當作晚飯,剩下的肉抹了鹽和香料放進乾坤包裏。看看天色將晚,他支起了帳篷,練了半個時辰劍法,就躲進帳篷裏入定練功。
從午夜之後開始,雨就開始淅淅瀝瀝下了起來,越來越大,到後來已經是傾盆暴雨。含劍再也睡不著覺,幹脆坐起來重新練功。
外麵暴雨大風的聲音中逐漸夾雜著一絲低沉的隆隆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大,最後竟如同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含劍涑然掀開帳篷向外看,隻見大雨彌漫中,遠處隱隱一跳白線奔騰而來。他的臉立刻變得煞白:
“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