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錦衣衛千戶(1 / 2)

李川回到館舍沒多久,就有一個太監領著個老漢過來。

“李……咳,那個!”

太監幹咳一聲,有點不知道怎麼稱呼李川,幹脆就免了稱呼,道:“這個楊老漢種地是一把好手,陛下命你將那土豆的耕種之法授予楊老漢!”

“見過大人!”

楊老漢老實巴交,連忙行禮。

“老丈少禮!”

李川笑道:“我也是個平頭百姓,沒有官身。”

楊老漢不知道怎麼接話,就幹笑一聲。

李川拉著他坐下,仔細給他講如何種植土豆。

楊老漢種地確實很拿手,經驗相當豐富,隻聽了幾句,就盡數了然於胸,正所謂一竅通百竅,對於真正的農民來,種植土豆不是難事,而且土種種植也確實不難。

楊老漢甚至還舉一反三,提出了幾個李川忽略的細節。

送走楊老漢,太監也跟著走了。

李川卻有些鬱悶,也不知道皇帝是啥意思,既不放自己走,也沒有什麼指令,就這麼住在館舍,實在有點悶的慌,等了一,實在憋不住了,就帶著家丁出門逛街。

而這個時候,工部尚書劉遵憲也坐蠟了。

“此物果真無法仿製?”

劉遵憲臉色難看地問,像是吃個死孩子。

“大人,真的沒法仿製啊!”

稟報的官員道:“若是懂得原理,下官自信能仿造出來,可那個會跑的東西,下官根本就不知道是根據什麼原理造出來的,就算想要仿製也不知從何入手。”

劉遵憲臉色更難看了:“宮裏那東西是西洋人製造的,西洋人已將其放大百倍用於輸送物資,若是仿製不出來,本官如何跟陛下交待?”

官員苦著臉,快恨死進獻那東西的商人了。

劉遵憲又道:“京城也有洋人,何不找幾個洋人問問此物如何製作?”

“是,下官這就去問。”

官員苦著臉領命,去找洋人了。

……

和金陵相比,北平少了幾分江南的柔美精致,卻多了幾分大氣磅礴,然就有著一種北方的粗獷,隻是災人禍不斷,即使是京城百姓,也大多麵有菜色,神情麻木不堪,比之江南百姓多有不如,大街上也不及金陵熱鬧,透著難掩的蕭條。

“少爺,北方的百姓太苦了!”

趙鐵柱這個魯漢子都發起了感慨,以前還覺得江南百姓日子過的苦,可這一趟跟著少爺進京,漲了不少見識,才知道北方的百姓有多苦。

“所以啊,知足嚐樂吧!”

李川管不了太多,隻能獨善其身。

至於所謂的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一句屁話。

在其位謀其政,你讓一個平頭百姓操心下興亡,那不是扯蛋麼!

除了李川這種異數,又有誰能看到曆史軌跡。

明月樓。

靠窗的位置,幾個讀書人正在憂國憂民。

“聽到沒有,韃子又來打草穀了。”

一個書生歎氣道:“兵禍不斷,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內有賊寇虐肆,滅之不絕,外有韃子連年扣關,跑到我大明來劫掠錢糧人口,長此以往國勢危矣。”

另一個書生道:“也不知道邊關那些將領幹什麼吃的,自從袁公之後,我大明的兵將越來趙無能,上萬大軍竟然被幾百個韃子殺的屁滾尿流,朝廷的錢糧白花了。”

啪!

一個書生抖開折扇,搖了兩下道:“聽韃子又要出兵了,不過此次領兵的是多羅武英王阿濟格,賊酋皇太極並未親自領兵,也不知道我大明兵將是否能將之擊退。”

一個書生道:“既非皇太極親自領軍,擊退韃子應當不難吧?”

“不好!”

第一個話的書生道:“那阿濟格也非是善於之輩,崇禎五年曾領軍劫掠過大同、宣府一帶,乃韃子有數的悍將,且此次韃子出兵十萬,恐不好擋。”

一個書人一臉悲憤道:“若是袁公尚在,韃子何以如此囂張……”

“噓,周兄慎言!”

幾個書生臉色變了變,連忙勸止。

那書生臉色也變了下,聲音很快就低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