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處理好與親戚的關係(3)(1 / 3)

以趙普的權威,一句話就可以將那位親戚從監獄中放出來,並還可過豐足的生活。但趙普並不想這麼做,他先是傳話給看守監獄的官吏,要他們停止對他的親戚的嚴刑拷打;過了一年,趙普又傳話過去,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仍將這位親戚關在獄中;最後,到了三年,趙普才央求宋太祖將他的這位親戚釋放出來。這位親戚在獄中受了這麼多苦,也得到了趙普這樣一次次由淡到濃的恩惠,心中異常感激他,後來,這位親戚就放棄了複辟後周的叛逆想法,終生追隨趙普,成了趙普非常得力的一個助手。

如此看來,“恩由淡到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施恩者在處好人際關係中完全生動的方法,把它放在親戚關係中,就能使在親情的基礎上加上一層恩惠色彩,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恰好是一個完全控製的過程,縱觀全局,把握尺寸,在親戚關係的處理上就會如庖丁解牛了。

不過,“恩宜自淡而濃”,這中間的“淡”與“濃”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標準,該淡的時候就不要濃,而該濃的時候就不要淡,隻要在施予過程中,注意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就可以了。

對待親戚要一視同仁

親戚之間,有貧有富,有地位較高的,也有地位較為低下的,這時身處其中,就不應有“勢利”的眼光,心中有雙重標準。

正所謂:門楣之見不當有。一旦有了,利少弊多,也許,將來有很多的機遇正是讓一時的“勢利”給錯過了。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他從前在家鄉的親戚,有的還很窮。有一天,一個窮親戚從鄉下出來,一直跑到南京皇宮大門外麵,哀求黃門官去通報,說:“有親戚求見。”朱元璋叫傳他進來,他就進去了。見麵的時候,他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朱元璋聽了這番話,知道他是在說小時候兩人一起玩耍時候的情景,見他口齒伶俐,心裏很高興,就立刻讓他做了禦林軍總管。

朱元璋的眼光果然獨到,這位窮親戚在以後的日子裏,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幾次救護了他的性命。

看來,朱元璋幸好沒有“門楣”之見,要不然,他就有可能“早日升天”了。

親戚間應該互相尊重,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尤其要注意尊重貧窮的親戚。如果自己富有,絕不可財大氣粗,看不起窮親戚。相反,我們更應當尊重他們,熱情地支援和幫助他們,窮親戚往往比較敏感,它自卑和謹小慎微的心理,我們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有一條要特別注意:不論貧富一視同仁,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一樣熱情對待,親戚間隻有年齡、輩份的差別,而不應有貧富的差別,不應有門楣之見。

親一些人,疏一些人,在有些親戚麵前唯唯諾諾畢恭畢敬、低三下四,在另一些親戚麵前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由此造成一些親戚家門檻被踏破,另一些親戚家則門可羅雀,這是為世人所摒棄的。

如果自己各方麵條件好一些,在與親戚交往中,更應謙虛謹慎,主動交往。當親戚生活上發生困難,應盡力相助,做到“富不自貴”。應該看到,如果自認為高人一頭,就等於自己把同別人交往的渠道堵死了,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的境地。毛澤東出身在一個相對富裕的農民家中,按他以後自己劃的成分叫“富農”,可就是這個富農子弟從小對待親戚上就懂得“富不自貴”,盡力地幫助生活較苦、條件較差的窮親戚,與親戚相處的非常不錯。

有一年,家鄉遭到了水災,許多莊稼都被大水衝走了,毛澤東的家雖也遭了災,但由於地較多,有些莊稼沒有受到大水的衝擊。可毛澤東有幾個親戚家裏就不行了,他們種的莊稼幾乎全被衝走了。

毛澤東看到這種情況,心裏非常著急,看著親戚們整天愁眉苦臉的樣子,毛澤東心裏也非常的難受。於是,他回去求自己的父親:

“爹,親戚家遭災遭得那麼厲害,他們今年可怎麼活啊,不如把咱家的穀子分一些給他們吧。”

毛澤東的父親聽到這話,麵帶難色地說:“伢子,你也知道,我們家也不是好過到哪去,再說,留下的那些穀子是留給你來年做學費的。”

毛澤東一聽這話,馬上說:“爹,明年我可以暫不上學,眼下可是要急用的呀,我們如果不救,誰還能救他們,爹你就答應我吧。”

看到毛澤東焦急的神情溢於言表,爸爸欣慰地點了點頭。從此,毛澤東對親戚盡力相助的事情被傳開了,他與其他親戚相處得就更好了。

毛澤東的行為正如一句古話所說的:“目光遠者,必成大業。”毛澤東那麼小的時候,可能還沒有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宏偉目標,但從小所具有的那種寬廣的胸懷,遇事為他人著想的性格卻不得不讓人佩服,以小見大就不難理解他以後取得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