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座落仰光東南,莫馬塔海灣角上。傍晚時分,我靠在藤椅上欣賞印度洋的落日餘輝。安達曼海的海風輕輕撫來,望著院所外遠處的漁村,心情鬆的很。
使館武官處隻有兩人,武官丁易昌、使館三秘樂言。三秘是給丁武官幫忙的,現在我來了,名義上他可以回秘書處了,但我的任務不在使館。所以他還得繼續留著。丁武官大校軍銜,以前在石家莊陸院當教員,後來在軍大做教研。期間在廣州軍區和南京軍區野戰軍中都任過職,履曆非常豐富,待我很客氣。
中午到了使館後,我向丁武官和陸大使彙報了我此行的任務。二人表示會極力配合,並給我介紹了緬甸的情況。
我國援建的港口在仰光東南700公裏外格拉杜裏海岸,並不是方達先前所說比盧島,而是靠近泰國邊界,接近馬六甲海峽的位置。這裏,西部有丹老群島做屏障,南可鉗製馬六甲海峽,是緬甸國土中極具戰略位置的要點。選在這個地方修建港口,可以看的出我國的戰略布局。
而工程地點是緬甸比較貧困的區域,社會情況複雜,地理環境也不容樂觀。雖然此地是中南半島最狹窄的地方,東西寬度平均隻有150公裏左右。但原始森林茂密,其中就有不少馬六甲海盜和當地的土匪武裝。我工程人員進駐後已經遭到多次武裝襲擊,可以說是個相當險惡的地方。
至於我任務最大的敵人,陸大使和丁武官並沒有明說,但從印度洋的最大利益關注和獲得者來說,這很明顯,就是印度。此外,美國和日本也不會甘心我國在馬六甲海峽的背部**一根刺。他們的運輸艦隊占了馬六甲海峽六、七成的通過量。幾方麵勢力都盯著我們的援建項目,我的任務不會輕鬆。
李老教授很早就休息了,明天一早就要前往格拉杜裏。走陸路需要三、四天,路程接近兩千公裏。
第二天出發前,除了使館方麵給我辦的證件外,丁武官還給我一個有著他和陸大使共同簽名的證件,叮囑我一定要妥善攜帶。這是工程區核心部位的出入證件。
一路上酷熱難耐,我們乘坐的是緬甸軍方的吉普車。車子雖然差,美軍六十年代的處理貨。但通行的緬甸朋友很好客,把位子都讓給我們,自己站在踏板上。李老坐了上去,我說什麼都不願坐,就站在李老旁邊。一來方便保衛李老,二來我也是個年輕人。
過了莫馬塔海灣西岸最大的城市毛淡棉之後,道路變得越來越不好走,基本上都是泥土路。偶爾經過一段石子路,我們都會大嚎幾聲。讓緬甸司機看的直笑。經過4天的艱苦行程,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德林達依,我國承擔援建任務的中國建築集團6分公司緬甸援建工程指揮部設在這裏。我和李老住在這裏,白天去工地。工地距此還有70餘公裏。
我們援建的項目是港口的一號和二號碼頭,但現在連周邊設施也帶上了,工程量很大。在工地,我又見到了曾經熟悉的場景。我的那些工程隊的兄弟們。
李老在碼頭看了看,和工程指揮部一起來的童郝亮說了幾句後,童郝亮帶著我們又上了車。二十分鍾後,在一處山腳下停車。然後又在叢林中步行了半個小時,一股涼氣迎麵撲來,我們走到了一個隧道口。
門口有幾個武裝人員,雖然沒穿軍裝,但一看就知道是國內部隊裏的人。
突然背後泛起一陣冷意,沒有多想,我立刻上前貼住李老。
“別緊張,是自己人。”童郝亮拉拉我。
我抬頭左右看看,半山腰上還有個半明狙擊哨位。附近的樹上應該還有一兩個,這個隧道口是火力交叉的中心。
盡管認識,門口的武裝人員還是細致檢查了我們的證件。放行時,衝我敬禮。
“謝謝你們,好兄弟!”我心裏回答他們,舉手還禮。
隧道很長,岔路也很多。從洞內風的大小能判斷出這個隧道非常大。不久,我聞到一股腥味,海水的味道,。
又是一道門崗,檢查更加嚴格,我交出了丁武官特別給的證件。檢查完畢,門崗專門派了一人給我們帶路,但卻走在了我們後邊。看樣子這裏保衛級別非常髙,我不禁開始懷疑起這裏的施工項目了。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工程,這些衛兵都是國內派來的,從他們的裝備上我能看出這不是普通部隊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