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約翰·洛克
■
■餐前禮儀
◆如果是親朋好友相約在外就餐,應準時到達,遲到不僅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也令自己顯得缺乏教養。
若是在自己或親友家中就餐,那你最好在餐前給“廚師”幫幫忙,哪怕是幫忙擺擺碗筷、端端菜也好,既顯示出了你的熱誠,也會令彼此更親近。
◆不要帶著你的寵物出外就餐。餐廳是公共場所,寵物的進入無疑會令其他食客感到不悅或不便。因此,在準備外出就餐時,先將寵物安排好。
◆在外就餐或到親友家中作客時,穿著要得體,並要隨時檢查自己的儀容儀表以及個人衛生。
◆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外就餐,如果還有長輩和女士沒有入座時,自己不要急於就座。
◆入座後,在宴會開始之前,可以適當地參加一些餐桌上的討論,但此時要切記,萬不可高談闊論,用一場口沫橫飛的“暴風雨”席卷和你同席的其他客人。
◆當你入座後,在還沒有開始就餐之前,不能亂動桌上的餐具,這樣會給其他人留下不懂禮貌和不講衛生的印象。
◆當你需要搬動椅子時,要注意輕拿輕放。
◆當有陌生人同席,他向你作自我介紹,或是朋友向你介紹其他同席的陌生人時,要主動起立並與之打招呼,以示友好。
■餐桌上的禮儀
◆點菜的禮儀
如果你是聚餐會上的主人,客人入席後,要先請客人點菜。
點菜既要突出本地、本店的特色,又要照顧到主賓的口味、喜好。這一切在讓菜時都可以表達出來,如主人說:“這個菜,您一定喜歡,請多用一點!”客人心領神會,會格外高興。
如果是男士、女士一起就餐,男士應該讓女士先點菜。
如果你是被邀請的客人,點菜時不要隻顧自己的喜好,除非是非常相熟的親友或是特定的場合,否則還要注意不要點過於昂貴的菜品,以免給主人帶來經濟壓力,也使你顯得過於鋪張。
◆營造餐桌上的愉悅氣氛
餐會開始後,要積極響應朋友們的話題,適恰地感謝主人的熱情招待,使餐桌上很快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這更有助於朋友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優雅的舉止
坐在自己的餐位上時,坐姿要端正,不要兩腿不斷搖擺、更不要蹺起二郎腿、伸懶腰等。
另外,在餐廳用餐時,你對服務員的態度也很重要,同樣要做到有禮有節。有的人習慣於對服務員呼來喝去,態度非常粗魯,這也是不尊重他人、缺乏教養的一種舉動。當服務員服務不周或出現錯誤時,你盡可以禮貌甚至嚴厲地指出來,但出言不遜是絕對應該避免的。時刻保持優雅的舉止是有著良好的修養的基本表現。
◆良好的用餐習慣
平日裏,我們就要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助於我們通過這一過程與他人更進一步地交流與溝通。
在我國古代,有“食不言”的訓誡,但在社交功能日益複雜化的今天,這一訓誡有時就變得不合時宜了。當我們參加一些聚餐時,在進餐過程中,通常不要緘默無語、行為過於拘謹,但也不能喋喋不休、高聲喧嘩、毫無顧忌。而應適當地選擇一些彼此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坐的人聊天。如果是在家中用餐,作為青少年朋友,也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和父母談談在校的生活,增進與父母間的溝通。
用餐過程中,不要將餐具弄出聲響,更不要在咀嚼食物時嘴巴發出大的聲響,這都是十分失禮的。而且,口含食物時,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
夾菜的時候,注意不要用筷子在盤中翻來倒去,顯得旁若無人,欠雅觀並會令你顯得缺乏教養。
當你發現自己喜歡吃的菜離你較遠時,不要伸長了胳膊去夾菜,正確的辦法是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餐桌,從盤子最靠近你的一側夾菜;如果餐桌是不能旋轉的,那要等服務員來布菜,或是請靠近那道菜品的人幫忙夾菜。
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當感覺嘴角沾有飯菜時,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當你吃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裏麵。
無論是家宴、喜宴還是自助餐等,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注意不要浪費。取菜時,分量要適中,即使是你最喜歡的食物也不要過量。
在用餐過程中,如確有事需離開,應向一同用餐的家人、朋友打招呼,講明原因後再行離開。
在進餐過程中,不要當眾解開紐扣脫衣服,如果確有需要,那麼可以將外衣脫下來搭在椅背上,但是一定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同時,還要請你克服一些不良的小動作,比如:邊聽別人講話邊剔牙、吃得過飽時鬆解皮帶扣、在座位下偷偷脫掉鞋子……這些不雅的小動作會直接影響到你在別人眼中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