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溝通的前奏曲(1)(1 / 3)

引言:在溝通的辭典裏,不僅要有自信和勇氣,亦要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心靈詮釋。

何謂溝通的直通車?——溝通中的前奏曲,無非就是克服說話的膽怯心理,增強自信的勇氣,讓恐懼遠離人性弱點的區域。由此,溝通必將獲得意想不到的碩果。

溝通,其實就是一種心與心的較量。

克服說話時的膽怯心理

善於言辭,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都裨益無窮;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人豔羨,使人崇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周圍也確實不乏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內向、孤癖,存在著對說話的膽怯心理。

“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認自己說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

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是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隻有自己這樣呢?”其實,那並非某個人所特有的現象,隻不過別人對於怯場狀態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大凡是人,都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麵有著不健康的心理,而緊張和恐懼便是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人們進行正常說話和語言交流的明顯障礙。

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被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說話時無憂無慮,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每次臨播音,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尋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那麼,怯場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怯場時,明顯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怎麼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遇此情景,都會怯場。”他會隨之而鎮靜下來,很快恢複正常。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重要。

美國某年輕議員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經驗的議員請教時說:“我在演說之前,心裏老是撲通撲通跳,這是否正常?”年老的議員則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對於你要說的話進行著認真的考慮,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難免會出現如此情況。”

台灣某名歌星這樣說過:“每當麵對觀眾,如果我不怯場,那時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話表明了這位歌星對於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認真對待。如果他馬馬虎虎地行事,覺得湊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就可能不會怯場。

由此可見,說話膽怯是一種非常正常而又極其普遍的情況,它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任何一次與他人的交談中,而絕非個別人的語言方麵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說話膽怯而煩惱的人,大可不必為此擔心,而應該振作精神,努力克服這種困難。

專家談怯場

曾在日本演說藝術界居於首位的德川夢聲先生,可以稱得上是一大鐵嘴,被譽為“演說名人”。以下有一段話,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場經驗,所發表的關於演講的看法。讀完他的這段話,大家也許會更明白為什麼人人都會有說話時的緊張、恐懼心理。

德川夢聲先生說:

上台發表演說之前,無論任何人,都會感到緊張,都無法鎮靜下來。你也許會問:

唉!像你這樣身經百戰,見過了大大小小各種場麵的職業演說家,還會緊張嗎?

像這種問題,我不知被問過多少次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無論是怎樣熟練的老手,也無法完全不緊張,因為,不管演講或座談,總是得開口,這就必須認真地去做才行。

當然,如果是對我所熟悉的一群聽眾,說些很平常的內容,有時也會毫無感覺的。就好像教師對他班上的學生講課一樣,沒什麼好緊張的。

但如果是在陌生的場所,又不知道聽眾的身份的時候,就算是一流的名演說家,也會感到緊張的。

德川夢聲先生表示:

演講雖說是我的職業,但是我卻不喜歡在眾人麵前高談闊論,總希望能盡量躲掉。我所喜歡的是和談得來的朋友閑話聊天,因為我並非討厭說話這件事,而是討厭正正經經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