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電話是現代人交往的工具,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它起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運用語言聲情傳送情感與心情,就是電話溝通比其它直接或麵對麵交談要輕鬆、愉快的多。
看不見對方的樣子及狀況
有時還沒有確認對方是誰,隻是把他當成平常交易的負責人,事實上,偶爾真的主管剛好巡視到那裏接到電話,也會被弄得莫名其妙——也許不至於如此,但是由於看不到對方,所以必須格外小心。
例如,看不到臉孔,所以不知道表現,微弱緩慢的聲音卻被聽成厭惡的語調,打電話的時候,要用活潑生動的語氣。
相反地,聽到這邊的電話訂貨,對方好像哈腰鞠躬般愉快地承諾下來,事實上,說不定他牙痛得整個臉的表情就像苦瓜一樣呢!
這種事情也需多加留意。
隻能依賴聲音
必須注意類音字、同音字。例如:獸醫——壽衣、甜食——輾死、毒藥——獨要、馮先生——洪先生、大哥——大個兒,回家——回價、房子——幌子……等,由於看不見,有時必須對容易聽錯的字加以解釋,或換另一種講法。
“明日一時,懷特來訪”盡可能說成“明天下午一時,懷特來拜訪”。
不留下記錄
電話很難留下記錄,偶爾會為一句話是否講過而爭得臉紅脖子粗。所以,作記錄及複述是必須的要求。
人隻要一有成見,就容易疏忽過失。就發音而言,嘴巴的開合,影響很大,必須相當用心,多複習以求證無訛。
計話的人站在聽者的立場來講,聽話的人也尊重說話者的立場洗耳恭聽,但是,這樣還是會有傳達的失誤。
音量適中
想象你手裏的電話是一隻耳朵,麵不是大鼓,隻需用適當的音量對它說話就可以了,因為樂畢竟不是麵對整個劇場做講演。
第一次世界大結束後有段時間,美國流行一句有趣的話——“格漢打電話”——格漢正在用一台很差勁的電話機講話,他試圖向房東說明房子被暴風雨損壞的程度。“不對!不對!”他拚命吼叫道。“我沒有說讓你閉嘴!我說的是風把百葉窗給吹跑了!”
在那個年代,他確實有理由大聲咆哮。從今天的標準看,當時的電話設備的確很不完善。現在,農莊裏的妻子們也不再有公用電話線可供閑聊了。同時隻有在洲際電話中才能偶爾聽到電波雜音的幹擾。今天,你需要打個電話到美國各個角落或者打到加拿大就像到隔壁鄰居家敲門一樣簡單易行。電話中的電波以及兩端的自動儀器會替你處理好一切事情,你再也不需要再提高音量大喊了。
保持活力——即使在最為心平氣和的電話交談中,你也必須用呼吸幫助聲音,可以采用伊麗莎·多麗在25.4公分之外的地方練習吹熄希金斯教授的蠟燭時所用的那種呼吸助力。同時還必須記住:要保持活力和熱情,否則,你的聲音會顯得十分疲倦、禿喪和消極。
如果你打電話時聲音變得愈來愈高,可以采用“鉛筆法”手握一支鉛筆,舉到距離你約25.4公分的地方,然後對著它說話如果感到你的聲音在這個距離內顯得過高,就把鉛筆放在低於電話聽筒,或與茶幾同高的位置,並提醒自己降低音調,運用共鳴。
保持生動和關注——某些鳥類在它們對異性發生興趣時,會改變身體顏色來傳達愛意,螢火蟲則是用閃動的螢光來表示它來求偶時刻的到來。你是否想過你在電話中說的“喂”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它很可能包容了你電話交談中的全部基調,它能表現出你的情緒:可能是隨意而鬆弛的,說明你正閑著;也可有是友好而活潑的;有時似乎是說:“我很忙,不得不立刻掛掉電話。”可能非常粗魯無禮,預示著接下來是一場暴風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