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得傳真意(1 / 2)

“撲哧——”在一旁的郭開山在聽到郭雲深對著王薛二人說的後半句話後,就是忍不住的笑了出來,郭開山也是沒有想到年近八十歲的一代武學宗師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還有你,小虎子!明明看到他們二人在比武,也是不及時製止!你們三人一並受罰!這樣吧,你們就是呆在我的練功室一個月不要出來!”郭雲深聽到郭開山的話後,就是對著郭開山吹胡子瞪眼的說道。

郭開山一聽郭雲深的話後,就是知道他的話不講理,但是聽到郭雲深後麵的話,頓時就是明白了,原來郭雲深見自己三人雖然年小,不過都會可造之材,而且過幾天之後肯定還有不少武林人士來給郭雲深拜壽,害怕三人受了幹擾!就在郭開山明白的時候,王薌齋、薛顛也是明白過來了,自己大為高興!

隨後,郭開山就是把這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郭海峰聽到之後也是十分高興,並叫郭開山好好的跟著郭雲深學習!郭海峰雖然也是郭雲深的入室弟子,但是卻是隻跟著郭雲深學過四五年,在這形意拳的造詣上比起郭雲深來還差的很遠!

“在傳授你們形意拳之前,先說一下我們這一門形意拳師承來曆!先師李洛能先生諱飛羽,字能然,世稱老能先生,是直隸深縣竇王莊人。先祖為退役武將,家傳戰場拳法,聰穎好學,聞名師即求教益,曾練習通背拳太祖拳等,所以中年即具有深厚的武術造詣,在未學習心意拳之前已經功力卓越。

為了探求武術真諦,遍遊全國尋訪高師。先師在在經商山西太穀期間,慕祁縣戴氏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學於戴龍邦先生,精心練習,十年大成。藝成後開始悟化傳授此術,並潛心於心意拳術之研究。回鄉廣傳門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礎上,吸收道家的養生觀點和哲學思想,結合平生武術實踐,取長補短,改革創新,將“心意”改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開始,形成了養生與技擊並行不悖的中華武術名拳。在當時,先師李先生被稱為“神拳李能然”。在鹹豐、同治年間,與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極拳之楊露禪,鼎足而三,為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武術之領袖,威震武林。他一改過去的保守思想,廣為傳藝,重視文人與上層人士作用,並加強對外廣泛交流研究,各方人士爭相求藝,因此,形意拳名家競出,名傳四方。

先師一生擇優授徒廣為傳人,先師坐下最出名的有八大弟子,在山西有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李廣亨四人,在河北有:我和劉奇蘭、劉曉蘭、賀運恒四人。而,我們四人之中車毅齋靈活技巧好,劉奇蘭身形好,宋世榮善內功,我實戰技擊能力最強!”第二天,郭開山三人來到郭雲深的練功室之後,郭雲深一上來並沒有給他們講解形意拳的精要,而是說起了形意拳的來曆及傳承!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帶流行的形意拳多稱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龍、虎、雞、鷹、蛇、馬、貓、猴、鷂、燕)和四拳八式(頭拳、挑領、鷹捉、粘手)為基本拳法。樁法有雞腿樁、鷹熊樁。單練套路有龍虎鬥、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

現在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術內容有所不同外,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我們直隸一帶的形意拳,拳勢舒展,穩健紮實;山西流傳的形意拳,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一帶的心意拳,拳勢勇猛,氣勢雄厚。

不過,我們的精力有限,往往我們在掌握十二形之後,不是全部練習,而是精選其中一種或是幾種練習!

形意拳具有以下特點:1.簡潔樸實,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2.動作嚴密緊湊,‘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擰繩一樣,毫不鬆懈。3.沉著穩健,身正,步穩,‘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4.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動作強調上法上身,手腳齊到,一發即至,一寸為先。拳諺有‘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