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不妨讀讀老子的“平衡心理學”(1 / 2)

一樹開百花,百花同一根。

博大的老子,目前市麵上闡發出了老子與管理、老子與做人、老子與處事、老子與養生、老子與哲學等十幾個智慧方向。今天,本書來闡發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方向,即老子與心理。

孔子是追夢的理想主義者,老子卻是救世的現實主義者。在老子眼中,一切社會病、一切人生病,首先都無非是一種心病。萬病皆由心生,心病若不根治,百病便難以斷根。

如今,城市化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與財富,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壓力與困惑,帶來了煩惱與苦悶。走在大街上,我們又能看到幾個人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朋友相處中,我們又能見到幾個是以心換心坦誠相見;在最需要朋友時,你自問一下,能有幾個忠心的朋友能到場。很少吧?!

總之,人的心理問題,如今已變得相當嚴重了。若不及時調適好這個問題,就算我們擁有萬貫家財,也會在孤獨中苦悶死去。

人人都知道,活著就是圖個開心。可是,誰又能真正開心?這是個大問題,是一個大的社會研究課題。以前,我們沒錢,不開心。如今,有了錢,我們卻依然不開心。由此可見,我們真正的問題不在錢上,而是在心上。

西方心理表麵上已發展成了十分完備的學說,除了擁有十大流派之外,還有各自數以百計的細分心理研究。不過,從救治社會的結果來看,並不十分理想。

我國所謂的心理學家,如今幾乎是瘋狂抄襲西方心理學,有的是全盤引進,有的是斷章取義。總之,無論是全盤引進還是局部引進,在我看來,是救不了中國心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人是曆史的人,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文化,西方的那套可能局部有用,但不可能適應中國的絕大多數人。如在美國,人老了願住養老院,而在中國目前恰好相反。這就是心理認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因此,為了徹底解決中國人,因城市文明帶來的一係列苦惱,我們還得自己總結出自己的心理調適技術。這是任何有責任、有遠見的心理學家,目前真正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全盤引進和抄襲。抄襲不僅不是心理學家,而且也不是成熟的人。

目前中國人的心理問題十分嚴重,但要迅速找到解決的方法也不現實。因此,為了解決中國人目前的心理問題,還有待心理專家和心理受好者,從多方麵闡發出適合中國人心理調適的方法來。

本書是在這種大背景需要下產生的,是一次新的心理探索旅程。

老子是如何解決他自己的心理問題的?他又是如何解決當時社會存在的心理問題的?這兩個問題,智者老子在《道德經》中都有深入地研究和解答。老子已從人生的各個方麵,論述了心理調適的方法與步驟。他自己一身也都是身體力行他的心理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