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說”永遠不如“做”(1 / 1)

有一個農民,他愛看書,但不喜歡說話,給人的印象總是有點木訥憂鬱。他還喜歡種花養草,這在當時的農村可不是什麼優點,周圍的人便有意無意地嘲笑他,說你的命苦哇,沒生在好地方好人家。但那個農民卻充耳不聞,該怎樣還怎樣。

一天,他走進當時剛剛由縣改市的市區裏,胡亂遊轉,發現在市政府的一側,有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他站在那裏看了半天,不由自主地說:“多可惜,這要是整成花園,該有多好1不想他的話音剛落,就有人在他的身後搭話:“你想得不錯,能詳細說說怎麼個幹法嗎?”

農民轉身看到一個中年人正朝著自己笑,還有個年輕人站在他身邊。年輕人走上前說:“這是新來的市長。”農民看了看市長說:“如果你同意,我可以把這塊荒地改成花園。”市長說:“市裏事情太多了,恐怕一時顧不上投這個資。”農民說:“我不要錢,修成後由我來看管就行。”市長想了一下,有點感動地點了點頭答道:“我同意。”他讓秘書將此事通知有關部門,免得遭到幹涉。第二天,農民開著他的農用三輪車來了,車上裝滿了各種工具。他先清除垃圾雜草,接著平整園地,圍紮柵欄,並讓人寫了個牌子:百萬花園。因為他的小名叫百萬。

一個農民自費修花園的消息不脛而走,不但招來了許多農民的圍觀,也招來了電視台和報社的記者。但農民對記者的提問一句不答,隻是埋頭幹活。越是這樣,記者們越感興趣,於是農民和他的百萬花園一天天成了這個城市的焦點。不久,不少人由原來的瞧稀罕看熱鬧到開始伸出援助之手,有人送來了樹苗,有人送來了花種,附近一所中學的學生們放學後還來參加義務勞動。更有一家花店送來了玫瑰、薔薇的插枝。另一家木製品公司的老總聽到消息後,表示要向百萬花園免費提供長椅等設施。

幾個月後,原來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荒地,變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園:木柵欄披滿了薔薇的藤蔓,玫瑰花也開了。綠茵茵的草地,鵝卵石小徑連接著一排排白色的木椅。人們走進去,可以自由地散步和休息……農民笑了,但依舊寡言。那年他42歲。

農民沒有做百萬花園的看管員,他又去了別的城市,繼續設計花園。因為他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努力,已成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園藝設計師。在許多城市的園林設計圖上,都留下了他的名字,但是農民卻說最令他驕傲和滿意的還是百萬花園——那是他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意義的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