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晉見康熙(1 / 1)

三日後,有太監來宣夏兒進宮麵見康熙。

經過一道道門,一排排衛士,夏兒跟著太監來到了乾清宮外。這時康熙的貼身太監李德全走了過來。那個太監急忙迎了上去,躬身道:“啟稟李總管,人帶來了。”

李德全朝他點了點頭,“好,你先下去吧。”

那個太監退下後,李德全看了一眼夏兒道:“姑娘隨雜家進去吧。"夏兒微微行禮應了聲:“是”。

李德全大踏步向裏麵走去。夏兒雖在宮中呆過一段時間,但她從未見過康熙。雖早起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真要麵見時,心中又不免懼怕起來。

她在原地做了一下深呼吸,然後快步趕了上去。

"啟稟皇上,孟佳氏.夏兒已帶到。”李德全躬身行禮道。

康熙正看著手中的奏折,並沒有抬頭,隻是隨口道:“好,你先下去吧。“康熙帶著磁性的聲音竟有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威嚴。

李德全應聲退下。

獨自一人麵對這個千古一帝,夏兒忽然感到腿竟有些發軟,她緩了緩勁,速跪下磕頭道:“臣女孟佳氏.夏兒叩見皇上。”

康熙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夏兒道:“起來吧!”

“謝皇上!”夏兒婷婷站起了身子。

為了掩飾心中的懼怕,夏兒將頭低得低低的。這幾日夏兒想了千百種康熙可能問的問題,但此時的康熙隻是忙著批閱奏折,不再理會她。

夏兒在原地站了許久,見康熙仍沒有理會她,於是便偷偷斜眼打量了一下這個高高在上的康熙大帝。

康熙的一生,既能縱橫疆場、運籌帷幄,又能經世濟民、安邦治國,實是個全能皇帝。但如果拋開皇帝的身份,他不過是個花甲之年的老人。若是在平常的人家,他正享受著兒孫滿堂,繞環膝下的快樂。但他是智者,自古智者多寂寞,更何況他還是皇上!

皇子之間爭奪儲位的鬥爭,令晚年的康熙大傷元氣,最終鬱結成疾,悲離人世。想到這兒,夏兒不禁暗自輕輕歎了口氣。

正在這時,康熙放下手中的奏折,盯向儀態端莊的夏兒:“因為你讓整件事情都亂了,你說朕該拿你怎麼辦?”

夏兒從康熙的話中聽不到任何情緒。她深吸了口氣以穩住自已慌亂的情緒,然後跪下道:“無論皇上讓臣女做什麼,臣女都會遵命的。”

康熙沒有說話,徑直走了過來,夏兒隻感覺有一股無形地壓力壓得她幾乎要跪不穩。她低頭看著康熙的鞋子,心在‘撲通,撲通’地跳著。

康熙淡淡瞥了一眼夏兒道:“如若朕仍讓你嫁給老四,你願意嗎?”“臣女不願意,但臣女會遵旨去做。”夏兒的平靜回答著實讓康熙有些意外,他以為她會說一些殉情的話或是做一些殉情的舉動。

“為什麼?”康熙挑眉問道。

“臣女相信裕親王的話已經讓皇上有了決定,皇上是千古名君,所做之事都有一定的道理,豈能是臣女所能洞悉的,所以臣女隻能選擇遵從。”

“頭抬起來!”康熙低聲道。那聲音雖低,卻有一種無你無法抗拒的威嚴。

夏兒心裏十分害怕,把頭緩緩地抬了起來正對上康熙深不見底的眼眸。那眼眸沉靜如水,無任何情緒,幽暗難辨,令夏兒一時茫然。

而此時的康熙對上夏兒清澈如水但又因害怕充滿驚慌的眸子竟有一時間的失神。因為她的眼神讓他想起了已故的赫舍裏氏皇後,這個他鍾愛一生的女人,年輕時也如她這般清純可愛。

康熙不禁吟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這不是蘇軾懷念妻子寫的那首《江城子》嗎?難道康熙是在懷念已故的赫舍裏氏皇後嗎?夏兒憶起:曆史上赫舍裏氏是康熙最愛的女人,但卻在二十二歲時因誕育皇二子胤礽,難產而亡。這就是康熙為什麼特別鍾愛胤礽的原因。但這個他鍾愛的皇太子也實在是不爭氣,使得他不得不兩度廢黜。

康熙忽然轉過身來,微微道:“你的眼神像極了朕的結發妻子。”

“原來皇上始終記掛著赫舍裏氏皇後,看來皇上也是個癡情人。”夏兒在心中暗道。

她微微抬頭偷偷望著康熙。他眉梢眼角略有幾絲疲憊,眼中有絲絲哀慟深藏其中。

她不禁慨歎:雖他坐擁天下,卻無法阻止人世間的生死離別,他心愛的女人長眠於地下縱然他有不甘,又能如何?或許自古站在那個高高位置上的人都是孤寂的,這是王者都必須要承受的。

過了一會兒,康熙麵色沉靜道:“或許這是她在冥冥中給朕的暗示吧。好了,你先退下吧!”此刻的康熙因為想到自已和赫舍裏氏所以決定成全這對年輕人。

夏兒行禮退下。走出乾清宮後她才發覺原來自已後背早已濕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