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要善於抓住機遇(3)(2 / 3)

後來,哈默又成功地運用了這個威力無窮的原理,他聽說舉世聞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亞由於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廢井,便帶領大隊人馬開往非洲,以“願意從利潤中抽出5%供利比亞發展農業和在國王的家鄉(沙漠地帶)尋找水源”的投資條件,租借了兩塊別人拋棄的土地,很快又打出了九口自噴油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領導下,經過20幾年的努力,已經成為一個業務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種經營的跨國公司,哈默本人也成為享譽全球的企業巨子。

由此可見,運用“見縫插針”之計的關鍵在於“縫”,也就是機遇。然而機遇並不是單純的幸運,它往往潛藏於平凡的現象背後,被表麵現象所掩蓋,具有隱藏性。所以,一般人難以覺察到機遇的存在。隻有精明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被人們忽略了的潛在機遇,在人們忽視的“縫隙”中穿插自如。

所以“見縫插針”作為經商謀利的一條妙計,它的運用是與機遇的探求、獲得和采取行動分不開的。

首先,要善於發現和識別機遇。任何機遇都來自環境的變化,隱藏於現象的背後,並具有偶然、瞬時的色彩。要想發現它、認識它,就需要經營者具有靈活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所以,經營者要時時注意到自己周圍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細心觀察市場動向,認真思考政治動蕩帶給經濟的巨大影響,其目的就是尋找機遇,找到“縫”之所在。

其次,要善於“插針”。一旦發現機遇,就必須抓緊時間,馬上采取行動,把“針”插到“縫”裏去,才不至於貽誤時機。如果猶豫、觀望,機遇就會悄然流逝,後悔莫及。

再次,要見機行事,隨機應變。“見縫插針”的成敗關鍵在於,“見縫插針”者能否做到這一點。當好機會出現在眼前時,要敢於扭轉航向,見風使舵。當壞的消息傳到時,要敢於甩手拋棄,舍末逐本,分清主次。無論辦什麼事,不靈活、墨守成規,或隨波逐流,肯定不會有大的成就。

運用“匡救一簣”之計的關鍵,是要把握別人的失敗中有無“一簣”可取:倘無“一簣”之隱,而又盲目為之,勢必會重蹈覆轍,徒勞無益。錯誤和失敗都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從中“匡救一簣”,首先就要對他人的失敗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篩選,找尋“一簣”的可能性。總的來說,失敗中所孕育著的“一簣”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有人對某事已有探索,因無效果而停止,此事仍處在無結論之中;二是客觀條件的製約,無法繼續深入進行,隻好就此罷手;三是超過預定的目標和常規的可能,無法深入進行;四是認識上的偏差導致錯誤的結果。

因此,對於企業家來說,成功的過程當然允許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從這種意義上說,失敗與成功同樣有價值。而善於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獲得成功,更是智者之智。“功虧一簣”往往出自毅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超過限度,思維角度偏移,產生了錯誤的判斷,或者因外部環境的急劇惡化等。隻要能夠準確地把握他人失敗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施之科學的“一簣”,事半功倍的“九仞”之效就一定會幸運地降臨。

七、當機立斷才能抓住機遇

成功的企業家能夠賺得大錢,並不隻是在於他們掌握了多少的經濟理論,也不僅僅在於他們有多大的膽識,主要是基於他們善於行動,一旦發現機會,往往能夠抓住。

聰明的企業家並不僅僅把眼光投向無法預測的未來。也不隻是把視線局限於現在,他們似乎具有一套“立體式”的解決辦法,善於從過去尋找商機。

將機會轉化為財富,關鍵是要拿出自己的特色,獨樹一幟,千萬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要看到別人做什麼就一窩蜂地擁上去。成功者之所以有大作為、大收獲,就是因為眼光獨到,善搞有特色的創意,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步步領先別人,才能做到聳立於眾人之上。如果老是步別人後塵,那就會什麼都得不到了。

1988年,李曉華在讀報時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說中國生產的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價格一路上揚。他憑著敏銳的直覺判斷,這是機會。他知道要是能取得“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銷售代理權,肯定能賺一大筆錢。

李曉華用最短的時間和“101毛發再生精”的發明者結成了好朋友,順利地得到了再生精在日本的營銷權。做別人沒做的事,李曉華這一招可謂準且狠。

生意場上就是這樣,“一山容不下二虎”,你抓不住這個機會,肯定會被別人抓去;而你一旦抓住了機會,財源就會滾滾而來,別人隻能瞪眼看你發財了。

李曉華就是走準了這一步。他壟斷了“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權後,以10美元一瓶的價格進貨,轉手以70多美元的價格銷售,仍然供不應求,真可謂是一本萬利。李曉華因此也成了全日本人的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