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不請自來的陌生人(1 / 2)

二叔是個利索人,說幹就幹。他把我家後院閑著的兩間空廂房半天就收拾出來了。又把以前廢棄的那些做煙的機器翻出來,在父親的指導下重新組裝起來,試了試車,一切正常。

那時候的製煙設備並不像現在那麼高科技,一色的流水線,這頭填煙絲,那頭隨後就成合成裝地出來了,那時候不行,全得靠手工操作,生產出來的煙卷還的人工一根根往煙盒裏裝,然後再封口包裝,麻煩得很,就那也能掙不少錢。

父親為了讓村民都曉得他開香煙作坊的意圖,開工之前就在街上張貼了告示,明確說明,開作坊是為解決那些失去耕地村民吃飯問題開的。對於那些有耕地耕種的村民一律不招,隻招那些失去耕地的村民,同時又明確告知,凡是到作坊幹活的家庭,有了收入不能到村外花錢買糧食,必須把錢花在本村買那些有耕地家庭的糧食。鄉親們一聽,這主意好,頓時一片嘩然,他們在理解父親的同時,也紛紛奔走相告,都說,這是好女不嫁外村男,肥水不流外人田。

做香煙需要從外地購買煙葉,第一單業務當然就得父親親自出馬外出選購煙絲,因為他知道哪兒的煙葉成色好,哪兒的煙葉貨真價實又便宜。這其中開拓業務還得他到城裏尋找願意經銷煙卷的商戶。

煙卷上市的第一天,村民都來了,我家門口熱鬧極了。門口停著輛連馬車等著裝貨,人們都很熱情,七手八腳幫著把第一批香煙往車上搬運,而後又望著裝滿貨物的馬車向城裏走去,心裏樂滋滋的,心說,還是張有德有材。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中不難看出,父親的煙廠讓他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令父親沒想到,但也是高興的是,第一批“叢台牌”香煙送到邯鄲城裏,幾天就被風卷殘雲一般一搶而空。第一筆生意返回錢來扣除成本費,運輸費,人工費,淨賺了七十塊大洋。

父親生產的香煙是個新牌子,煙的味道,質量都屬上乘貨色,城裏人從來沒見過,他們一抽上就離不開了。

店主一看銷路不錯,仿佛看到了從天而降的鈔票紛紛慕名前來訂貨。有的商家賣脫了貨,就幹脆放下身段主動找上門來,並且主動聲明,隻要有貨可拉運費全由他們出。

開張討得好彩頭,沁河村頓時沸騰起來,不僅父親興奮不已,就連打工的村民也喜氣洋洋的,他們臉上都寫滿了生存的希望之色。

大門外,拉貨的大小車輛絡繹不絕,父親隻能加班加點組織人力趕活。當然,加班加點的村民,也得到了更加實惠的工資報酬。

給父親打工的村民有了收入,父親就開始實施他告示上說的,那些沒有耕地的村民,除了生活開銷,就給他們搭橋,一個出錢買,一個得錢賣,按農村老話講,這叫“雞蛋換鹽,兩不找錢”,把糧食公平合理地在暗中交易,村民誰也不吃虧。

打工的村民有了糧食吃,不打工的有了錢花,村民都高興的不知說啥好。那些曾經罵過父親漢奸的人,無論有沒有得到實惠,單就父親為村民辦的這件惠民好事,足以讓他們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