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不包買包賣這一點,讓朝鮮人覺得龍口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他們很快就派出了一艘船來龍口試水水。
畢竟他們知道龍口作為一座新建的私港,歡迎一切商船的到來,龍口港的主人已經放出話來,不管是遼東商船還是江南商船,或者是山東沿海的漁船、商船都可以在龍口停泊,龍口不勝歡迎並提供一切便利,但是是否接受外國商船的停靠,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從理論上來講,外國商船前來貿易,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大明朝本來就是個神奇的國度,尺帆片板都不得出海,明明雙方都有利的事情卻以兩敗俱傷而告終,過去朝鮮商船在大明港口遭至驅逐甚至沒收的例子不止一例。
這一次試水,朝鮮人誠意不足,甚至不準備賺錢,柳鵬的想法也差不多,準備讓朝鮮人“賺到錢”,好讓他們“下次再來”。
隻是穀夢語的想法比柳鵬還要老到一些:“當然要讓朝鮮人賺到錢,但不能讓他們賺得太飽,讓他們有利可圖就夠,甚至小有微利就可以了,但是朝鮮人想進什麼貨,就讓他們進什麼貨。”
穀夢雨這是長遠之見,如果第一次讓朝鮮人賺得太飽,或許下次來的時候朝鮮人就會有過高的期望值,或許會因為過高的期望而引發糾紛。
國際糾紛向來是最難處理的,
恰恰相反,第一次讓朝鮮有利可圖或是小有微利,說不定反而有會意外收獲,柳鵬就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們賺到錢,隻是錢留在我們龍口就可以了!”
這是老成之見,利潤既然留在龍口,那麼朝鮮人以後肯定還會再來,穀夢雨覺得柳鵬的想法很好:“還是柳鵬弟弟有辦法,那就讓朝鮮人多賺一點。”
不管怎麼樣,朝鮮商船與妓女的到來,對於龍口這個新興商港來說,有著特別重大的意味,換在另一個時空,肯定會在《煙台日報》、《龍口新聞》之類的媒體上個頭版頭條,說不定還會有整版報道。
柳鵬不由朝著屺姆島的方向多看了幾眼,他很快就提出了一個方案:“來了賣笑的,也來了朝鮮商船,咱們龍口既然是日新月異,那接下去辦事的章程最好也改一改。”
說是辦事的章程,實際就是整個龍口港的管理體製要跟上龍口港的發展,柳鵬已經覺得管理體製再不改,或者就跟不上龍口發展的步伐了。
還好龍口新開港,也沒有什麼既得利益者,現在改一改,阻力最小收獲最大:“咱們龍口現在既然被稱為小黃城,那得按小黃縣的標準來。”
現在龍口的管理可以說政出多頭,九龍治水來形容,江浩天、穀夢雨、柳鵬、徐震甚至是孫氏兄弟都各管自己的一攤子,還好柳鵬在年前把龍聯辦的牌子掛出去,可以堂而皇之地收狀子抓人關人打板子,不然龍口早就會出大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