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家絕對是讓人高山仰止的名門世家,真正的學霸家族,他們的先祖王漣是太學生出身,做過一任鄢陵縣令,其子王鑽也做過州同,但對於太原王氏來說,這隻是“別人家的孩子”傳說的開始而已。
接著就是橫空出世的王時中,他不但考中了進士,而且做過兩任兵部尚書,一任刑部尚書,成為整個大明帝國最頂尖的最高層人物,而且王時中的兄弟的兄弟王時正也是格外爭氣考中了舉人,那個時候的太原王家在琅琊王家麵前根本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
還好王時中的幾個兒子都是科場失意,最多隻混了一個秀才功名,最後隻能靠進士女婿張子立撐起了王家的場麵,正當太原王家以為鬆了一口氣的時候,王繼光又殺出來了,壓得太原王家快二十年都喘不過氣來,直到萬曆二十三年王道一終於考中了進士,太原王氏才得以揚眉吐氣。
隻是越說起王家的家事,王道一就越發擔心身後事,總覺得自己在世時太原王家或許與琅琊王家能與勉強平分秋色,死後卻多半是四大皆空家道中落,畢竟王繼光之後琅琊王家又考了一個舉人出來,但是王道一之後的太原王氏卻是四大皆空一無所獲。
說到這個,王道一又說起了自己的家譜來,琅琊王氏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出過頂級的高官,反而會被太原王家壓過去,正是因為太原王家族中人才層出不窮,琅琊王家縱然出過六部尚書、巡撫,太原王氏卻能用官海攻勢生生壓製了琅琊王氏。
太原王氏之所以能組織官海攻勢,是因為第六世出了一個傳奇性的王繼大,實際王繼大本人的生平隻能用平平無奇來形容,但就是把兒孫滿堂的成就刷到了極限,他有子三人、孫十二人、曾孫三十人,元孫六十六人,其中甲科、鄉薦、恩選、副貢及為諸生者共六十三人,公認是“有隱德”,“曆十數世尤科第相繼”。
自王繼大之後,太原王家就不斷展開官海攻勢,無往而不利,琅琊王氏出了一個王時中,太原王家跟著在嘉靖年間考出了一個進士王三聘,又有一個舉人王延孚,鄉薦、恩選、副貢及為諸生者不計其數,讓琅琊王家在嘉靖年間隻能拿出身黃縣城裏張氏的進士女婿張子立來撐場麵。
到了萬曆年間,繼字輩好不容易又出了一個王繼光,可是王家在隆慶年間就出了一個舉人王道明,這位王道明正是王道一的兄長,官至西安通判,接著王道一又在萬曆二十三年中了進士,王道一的弟弟王道行也官至兩當知縣、荊州別駕,還有一個從弟王道同官至撫寧知縣,至於知縣之下的官員更是數不勝勝,又一次以官海攻勢完全壓過了琅琊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