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馬道台來了(2 / 2)

要知道,東三府好幾個滅門大案據說跟柳鵬都有關係,而楊覘光當即說道:“咱們去迎接馬道台,馬道台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們先記下來,到時候好幫馬道台指正。”

當然誰都知道這隻是掩飾之詞,楊氏兄弟一心就準備記馬杜恭的黑材料。

這位馬道台這次出行更象一員武將,而不是一位清貴至極的道臣,他的身邊幾乎全是武人,而且家丁的數目也比楊覘光的估計要高一些。

楊覘光原來以為馬道台與衡德兩府隻能借來七八十名家丁,但是仔細一看,馬道台帶來的家丁應當有近百人之多,而且全是精銳的騎兵,高頭大馬,銳不可當。

除了這近百名家丁之外,跟著馬道台隨行的還有上百名營兵,也算是勇銳之士,而馬道台本人同樣是輕騎快馬。

隻是一見麵以後,大家就知道馬杜恭不是什麼武人,而是一位進士出身的道臣,他一開口就是今天的收成與冬作物播種情況,而且馬道台對於數字有著一種異常的敏感,時不時就報出一大串數字。

但凡能中進士出來做道臣的多多少少有些本領,這位馬道台辦事就很老成,他跟宋知縣一行人談話的時候,雖然隨口談及柳鵬這位本府人任本府官的小縣丞,但也很自然,事情辦得滴水不漏,表須看起來根本就是關心萊州府災情特意來招遠坐鎮。

楊觀光拿著小本本記著了馬道台大半天的黑材料,隻是他發現黑材料表麵看起來比比皆是,可仔細去找,又找不到多少真正可用的黑材料,馬道台打太極拳的水平實在太高明。

還好楊觀光是理學名家,有著自由心證的大神通,而馬道台雖然沒露什麼破綻,但他坐鎮招遠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沒錯,大錯特錯!

招遠楊家和其它大家族見不得光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馬道台不但下來巡視還賴在招遠不走了,這不是讓大家連飯都吃不好嗎?

所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楊觀光早就擬好了腹稿,隻是這第一篇他不好親自出馬,準備讓人來個投石問路。

隻是馬道台卻是個能說會道的人物,半天功夫就把幾個招遠的縉紳拉過去,而且他還把宋知縣給找過去了談話。

“宋知縣,今天來得實在太急,恐怕有人覺得我是刻意針對他,實際是誤會,是錢巡撫與趙巡按讓我來招遠坐鎮的。”

雖然馬道台話裏有話,宋知縣是舉人出身,說話也有些底氣:“倒不是什麼誤會不誤會,是道台大人來得太急了。”

雖然宋知縣也知道柳鵬的任職文書與勘合都到了省城,但是他沒想到馬道台會來得這麼快,至少比他想象中要快了三五天,搞不好要比正常流程快了十來天。

而馬道台來得這麼快,大家自然猜到是他是刻意針對柳鵬,隻是馬道台卻是笑了起來:“不急不急,過兩天就知道我一點都不急了,宋知縣,今年你已經考滿了吧?”

宋一範是萬曆四十年來到招遠縣上任,按三年一考的慣例他已經一考考滿,可以考慮調動的問題,但問題在於今年是幾百年未遇的大旱,所以為了抗旱救災的大局,宋一範的調動就耽誤下來了。

隻是宋一範卻知道自己始終是要動一動的,他當即問道:“莫不成馬道台知道我要去哪裏?”

雖然這是吏部的權限,別說是馬杜恭這樣的道臣,就是山東巡撫、巡按都隻有正薦和提薦、揭薦的權力,但是道台畢竟神通廣大,雖然不能決定具體的人事任命,但是卻比其它人更早知道具體的人事調動。

而馬道台點點頭說道:“所以我勸宋知縣接下去要跟柳縣丞精誠合作,不要出什麼漏子?”

馬杜恭這裏話裏有話,宋一範沒聽明白,但他肯定知道大有奧妙:“還在不登州府?”

馬杜恭回複了一句:“當然還在登州府?”

宋一範吃了一驚:“難道是調黃縣?”

現在的黃縣是個大火坑,現任的曹知縣曹燧曹知縣到了黃縣以後投置閑散,不管什麼事情,隻要沒有柳鵬的同意都辦不了。

一個堂堂舉人的知縣老爺最後成了柳鵬這小典史的提線木偶,還好最後柳鵬給曹知縣留了一條後路,讓他去管米業會館,不然現在曹知縣絕對是沒法過日子了。

隻是馬杜恭卻給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回複:“當然不是黃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