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機會來了(2 / 2)

隻是事情比趙經曆想象的情況嚴重還要,下麵報來的情況簡直是晴天霹靂:“經曆大人,經曆大人,經略楊大人統兵二十萬出師薩爾滸,五路大軍突遇建奴大兵伏擊,全軍大潰,死傷無數,死傷無數啊……現在已經有敗下來的潰兵逃到蓋州附近了!”

什麼?楊鎬楊經略的兵馬已經敗下來了?這怎麼可能?

楊經略統帶的一二十萬人馬可是天下精銳,而且楊經略命令遼東主客軍精銳盡數出戰,而且把葉赫與朝鮮的大兵都拉出來了,大明已經找不出比這更精銳的部隊,而且統軍大將也是上上之選,怎麼可能就敗下來了?

自從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多少年已經多少年沒吃過這樣的敗仗,哪怕是也先入寇,也沒有象這樣的直接全麵崩潰,因此有人當即懷疑道:“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不可能吧?楊經略的大兵哪有可能這麼容易跨下來?”

“不是跨下來,是全軍崩潰!”來報訊的倉攢回答道:“我親自抓住逃下來的潰軍問了,他說這一仗大明至少損失了五六萬兵馬,就是逃出來的人馬也應當不能再戰了……”

損失了五六萬兵馬?大家都倒吸了一口氣冷氣,之前的兩次撫順之役與清河堡之役,大明損失很重,但是一次性損失也就是軍民逾萬,是軍民加起來才逾萬,而現在卻是一次性損失了五六萬兵馬,比之前所有的損失還要嚴重。

大明一次性損失這麼多人馬,這建奴已經不是塞北的普通敵酋,而是真正的敵國了!

所以眾人都是麵麵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可是這個時候趙經曆卻是大笑起來:“好好好,這太好了……”

大家看著趙經曆都覺得他瘋了,這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大明打了這樣的敗仗,他居然還叫好,而且還說太好了!

這人簡直是個瘋子,隻是這個時候趙經曆卻是一邊大笑一邊說道:“趕緊給我把賬目做平了,現在是死無對證了!先搞清楚是哪幾路大軍全軍大潰,然後把賬目做平了!”

大家一聽才覺得趙經曆實在太明智了,實在是棋高一著,難怪人家能當經曆老爺!

這薩爾滸之戰折損了至少五六萬兵馬,據說好幾路大兵都是全軍盡沒,連個活人都沒逃回來,而現在蓋州的賬上已經有很多遮掩不住的虧空,不替這個機會填平了,恐怕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填平了。

反正死人是不會說話的,當即有人就說道:“不但要借這個機會填平了,而且備足盈餘!”

而現在趙經曆就神氣起來:“我告訴你們,好好跟我幹,現在看準了吧?咱們這位置是好得不能再好的肥缺,至少能幹個三五年,而接下去遼東一年幾十萬米豆,指縫裏流的都是金山銀山,隻要跟著我幹,保證你們發財!”

大軍在薩爾滸大敗特敗,但是蓋州的這些官吏們卻一下子都充滿了鬥誌,他們就很快從批量製造文書變成批量製造官印,而且他們不僅僅局限於米豆本身的不翼而飛,而是考慮既然有一批米豆既然不翼而飛,那麼他們從蓋州到遼陽的那筆腳力錢哪裏去了?

沒錯,蓋州到遼陽的陸上運費可是堪比米豆本身的價值,既然有大宗米豆隻是存在於賬目之上,那麼能不能大家一起把這筆運費也賺到手。

而接下去的消息更是讓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那就是大明設置了一員專職督餉的戶部侍郎,俗稱“餉臣”,專門坐鎮天津督促軍餉軍糧的運輸,更讓人放心的是這位餉臣不是別人,就是前任山東巡撫李長庚。

沒錯,就是這位餉臣在山東任上強烈抵製大規模從山東調出米豆支援遼東,而中樞發現自己既然說服不了李長庚之後就決定給李長庚換個位置。

而且李長庚過去是山東巡撫,要站在山東的立場上拚命抵製朝廷對山東各種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對於山東有多少糧餉多少小金庫多少潛力可以挖掘最是了如指數,現在讓他去當餉臣催餉,對山東的底細了若了掌,又有績效考核的重重壓力,那真是最最適合的人選。

而餉臣李長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定核定每年登萊海運遼東的米豆數量,按照登萊兩府的如意算盤,一年往遼東運七八萬石就能應付了事,而李長庚與陶朗先過去保持著一致立場,那就是登萊一年海運十萬石應當是上限,而且要形成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