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沒完沒了(2 / 2)

更重要的他原來以為自己回登州府以後絕對是人地兩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現在卻變成了整個登州府上上下下都站在他的對立麵,如果他不催一催,登州府這幫官吏根本不會出麵召買一粒米一顆豆。

他知道登州府萊州府在這件事都有難處,可問題是他既然奉命主持山東海運,就得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才行,不然他這個道台就做不下去了。

而現在他實際上頂頭上司不是現任山東巡撫王在晉,而是駐在天津的餉臣李長庚。

餉臣現在也是同樣苦不堪言,內閣與六部在京裏催糧催餉,而山東文武官員又拿餉臣以前在山東巡撫說過的話在攻擊他,餉臣現在可以說是裏內不是人,甚至有人把開原、鐵嶺失守的責任都推到餉臣的身上。

這督戰官的角色實在不好幹啊,裏外不是人啊!

就是因為裏外不是人,所以陶道台才會對柳鵬有不少怨氣,而旁邊的老管家謝三趕緊說道:“老爺,你要這麼想,換個人在柳經曆的位置上也會這麼幹啊!現在柳經曆也不容易啊!不管是錢還是米,他墊支的都不是小數目啊!”

“再說了,雖然柳經曆跟老爺鬧些小別扭,但是現在登州府、萊州府誰不在與老爺鬧別扭,說起來柳經曆隻是跟老爺鬧點小別扭而已,能幫忙的事情都是盡量在幫忙了!”

說到這,謝三管家說了一句良心話:“若不是有柳經曆在,老爺怎麼能完成這海運二十萬石的重任!”

“哪有二十萬石!”陶道台趕緊說道:“總共才十九萬九千兩百石才好!”

隻是說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陶道台的心情又變得愉快起來,因為這個數字代表著他在登州海防道的政績。

根據陶朗先最初製定的章程,登萊每歲召買運輸遼東米豆十萬石永為定額不得任意增加,這件事也得到李長庚的同意,但是遼東方麵提出登萊須運米豆十五萬石方可足當地之用。

而戶部則最終核準萬曆四十七年登萊海運遼東二十萬石,而在餉臣與陶朗先這位登州海防道的反複催促之下,截止到萬曆四十七年的七月,登萊兩府共向遼東運輸了十九萬九千兩百石。

時間才過去半年,登萊兩府距離全年的任務上限隻差了八百石,對於陶朗先來說,這是絕對的政績,隻要不繼續出差錯,他就能平步青雲。

“這十九萬九千兩百石不容易啊!雖然柳經曆幫了不少忙,但都是我硬催出來的,不容易啊!”

他對著謝三管家說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我們還是得爭取十萬石永為定額,不得任意增加,今年多運的十萬石可以充當明年的運輸正項,腳價等各種費用多係州縣挪借別項,請戶部通融處理一下。”

說到這,陶道台不由笑了起來,他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就在眼裏,隻是這個時候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有人大聲說道:“老爺,餉臣急令!十萬火急!”

十萬火急?餉臣這是又怎麼一回事了?

隻是匆匆忙忙翻過餉臣寫來的題本之後,陶道台麵色鐵青,在那裏大罵了一句:“狗日的李長庚,我操你祖宗!”

自家老爺這是怎麼了?

謝三管家當即問道:“老爺,餉臣這是怎麼了?”

“三十萬石,三十萬石啊!”說到這,陶道台簡直要哭出來了:“餉臣說了,戶部根據遼東經略的請求已經把我們山東額征數量定為三十萬石,隻是改由青、濟、登、萊共同籌措而已,但還是由我主持山東海運。”

也難怪陶道台快要哭出聲來,去年這個時候遼東寧可是要銀子不要糧食,年初登萊兩府認為七八萬石就能應付過去,他與李長庚覺都得十萬石應當差不多了,就是遼東方麵也不過是提出要十五萬石米豆。

李長庚轉任餉臣的時候,戶部也不過是核準了二十萬石,可是現在費盡千辛萬苦眼見離二十萬石的全年目標隻差八百石了,戶部與餉臣又提出來要把額征數量提升到三十萬石!

這讓負責主持海運的陶朗先到底怎麼辦?難道把山東的官員都得罪幹淨嗎?

這到底有完沒完啊!

他突然冒出一句話來:“看來這事非柳經曆不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