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語言藝術不是抽象的、空泛的。擁有出色的口才,往往能從容應對各種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對象。場合不同,對象不同,所采取的語言藝術理應不同。即席講話聲情並茂,生動別致;登台演講扣人心弦,條理清晰;交際要靈活多變,掌握主動;辯論要針鋒相對,抓住要害,等等。但不管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都要遵循說話的最基本要求,都要符合說話的最基本原則。一個人隻有依循了講話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才有可能在各種不同場合做到有的放矢,出口成章,語言生輝,把話說得好,說得妙,博得喝彩、贏得人心。
1.高屋建瓴,條理清晰
練就好口才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簡明扼要,突出重點。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應當講究章法,思路嚴密。這是講話的基本要求。
我們平時與人寒暄或作簡短的交談,一般都是比較隨便的,談不上條理清晰。但在正式場合,比如報告會、講座、演講等比較重要的講話,情況就不一樣了,這要求說話者對所說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並對整個說話過程作出周密的安排。
但是,人類的心理又是很微妙的,有時聽眾並不因為你講的內容很有道理就完全信服你,他們還要顧及講話人的表達方式。即使是正式場合的談論,聲音過於激烈也會讓人產生“此人強詞奪理,所說之言不足為信”的想法,隨之,心理上會產生反感或者抵觸情緒。
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談話,可給人以穩重之感。比如說,優秀的推銷員幾乎都不是快嘴快舌之才。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反應遲鈍,不善辭令,而正好相反,他們機敏過人,能說善道。但他們清楚地知道,推銷商品並不光是能言善辯就可勝任的。比如,一味地吹噓“這種商品不錯”,顧客隻會對這種大肆鼓吹報之以疑惑和戒備;然而,當推銷員慢條斯理、一板一眼地陳述商品的性能並動手操作,顧客就會因其所表現出的誠實而對他報以信任。
人際交往也是如此。特別是在語言溝通中,如果隻顧快嘴快舌,就無法產生好的效果。有人認為,口齒伶俐,可以在短時間傳播大量的信息,但卻沒有想到信息的價值是由講話者能否給對方以信賴感所決定的。一味地搶速度,隻能使對方感到你的輕浮,進而對你提供的信息產生懷疑。這樣,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也不能為人們所接受,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與人交談時,應注意糾正語調生硬、語速太快的習慣,做到委婉平緩,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動人心弦。這是好口才的基本要求。要達到以上要求,必須注意下麵四點。
(1)把握中心說話不是照本宣科,有時會插一些題外話,有時會發現已講過的某個問題有點遺漏需要臨時補充,這樣就容易雜亂。作為一個高明的說話者,應時刻把主題牢記在心,不管怎樣加插,不管轉了多少個話題,都不偏離說話的中心。
(2)言之有序說話不能靠材料堆積吸引人,而要靠內在的邏輯力量吸引人,這樣才有深度。與寫作相比,說話是口耳相傳的語言活動,沒有過多的時間讓聽眾思考,所以邏輯關係要更為清晰、嚴密。話語的結構要求明了,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觀點和材料的排列,要便於理解、記憶和思考,所以要較多地采用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安排。當然,時間順序最好按過去、現在、未來進行安排,這樣容易被聽者記住。
(3)連貫一致開場白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所講內容的展開,不能一開口就“噌”地冒出一句讓人摸不著邊際的話;多層意思之間過渡要靈活自然;結尾要進行歸納,簡明扼要地突出主題,加深聽話者的印象。
(4)要言不煩那種與主題無關的廢話,言之無物的空話,裝腔作勢的假話,聽眾都極為厭煩。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有一次他去聽一位牧師傳教,開始很有好感,準備捐獻身上所有的錢。過了一小時,他聽得厭煩,決定留下整錢,隻捐些零錢。又過了半小時,他決定分文不給。等到牧師說完了,他不僅不給,還從捐款的盤子中拿出兩元錢作為時間的補償。
這是對說話冗長者的絕妙諷刺。所以說話中應當注意在句式變化的同時,多用短句,少用長句。長句能夠表達縝密的思想,委婉的感情,能夠造成一定的說話氣勢。但是其結構比較複雜,句子長,如果停頓等處理不好,不但說話者覺得吃力,就是聽話者聽起來也不易理解。而短句的表達效果簡潔、明快、活潑、有力。由於活潑明快,就可以幹脆地敘述事情;由於簡潔有力,就可以表達緊張、激動的情緒,堅定的意誌和肯定的語氣。因此在運用上,易說易聽短句更適合於在交談、辯論、演講等重要場合的說話中使用。
2.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無論在什麼場合,講話要語不煩精,字字珠璣,簡練有力,使人不減興味。冗詞贅語,嘮叨口羅嗦,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
在社交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社交的語言要簡潔、精練,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較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必然誤人時光。語言還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顧聽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縐縐、艱澀難懂的語言,往往既不親切,又使對方難以接受,結果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