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應對尷尬的場合(1)(1 / 2)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凡人偉人都免不了會遭遇尷尬,或是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自己言語失態,或是周圍環境令自己始料不及,或是遭遇冷場,或是遇到別人的責難,惡意冒犯與蠻不講理,等等。在這些場合下,有必要隨機應變,運用語言技巧,擺脫尷尬,走出窘境。

有經驗和智慧的人能夠借助於語言技巧化被動為主動,駕馭各種尷尬場合,維護自己的人格與形象。

1.交往中遭遇冷場時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尤其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如聚會、議事等常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彼此都尷尬,這主要是由於彼此之間不大熟知,性格、興趣、年齡、職業、身份、心境,甚至素養等種種原因不同造成的。

在交往過程中,一旦遇到冷場時,怎麼處理呢?

根據當時的情境設置話題,就是一種好辦法。

(1)風趣接話轉話題在談話中善於抓住對方的話題,機智巧接答,可以使我們談話變得風趣,從而使談話活躍起來。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我們誇獎對方取得的成績時,總能聽到這樣的回答:“一般情況”的說法。倘若我們不接著話茬說下去,就有點讚同對方的“一般情況”說法的意思,達不到接話說的目的。可以這樣回答:“’一班‘情況尚且如此,那’二班‘情況就可想而知了。”言外之意是說:“你一班的情況才如此的話,我二班的情況就更不值得一提了。”這類答茬兒,一般是采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接住對方的話茬,作風趣的轉答。

巧妙地接答對方的話茬,可以把原來的話題引向另一個話題,使談話轉變一個角度繼續進行下去。

劉某是公司負責某一地區的銷售業務員。公司為了加強和客戶之間的聯係,特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聯誼會”。公司安排劉某在會議期間陪同他的客戶顧某。

他們路過一家商場,談起了商場銷售情況。末了,顧某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市場競爭夠激烈的。”劉某接過他的話茬兒說:“就是。在你們單位工作的業務員也不少吧?”就這樣劉某既把話題延伸下去,同時又把話題朝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2)適時地提一些引導性的話題提出引導性話題,可以給他人留下談話時間和空間,特別是對於那些不善於當眾講話的人。

這些話題可以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職業性質等方麵來設置。比如:“近來工作順利吧”、“聽說你最近有件高興的事,是什麼呢”、“前一陣我見到你的孩子,學習怎麼樣?”先用這些聽起來使對方溫暖的話寒暄一下,便於開展談話。對於那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探問對其公司的日常規則的看法,像:“你們公司,每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之後還要做早操,召開例會,你怎麼看待?”引導性話題應該注重可談性和可公開性。對學文的不宜談深奧的理科的問題,反之亦然。不宜在公開場合觸及到個人隱私,或者是背後言論他人等。如果引導性話題過於敏感,或者越出了對方的興趣愛好,或者過於深奧,超出了對方的知識結構等原因,對方也許不願說,也許真的無話可說。提出這類話題,目的是讓對方開口講話,不能讓對方講,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提一些引導性話題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讓對方感到難以回答和附和而已。

比如:“你是不是也覺得你們現在的廠長很能幹?”人家要說是讚同的話,他自己的確也有保留意見;要說是不讚同,而你已經認可了,他總不至於在你的麵前進行反對吧,何況是說別人的壞話呢?這樣的話題,處理得不好,會讓自己失去談話的親和力,適得其反。再者也不要問些大而空的問題,讓人不知從何說起,最好具體點。

(3)從與參與者相關的事件找話題這是我們在談話中尋找話題最常用的方式。這種方式情境性非常強,形式也最為多樣,隻要我們平時多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就能找到多種多樣的話題。

可以從對方的名字特色說開去,如讀起來很動聽,這樣動聽的名字起的時候一定是費了一番功夫,是不是還有其他寓意,等等。可以從對方的居住地談起,如詢問對方居住在哪裏,是不是本地人,出生地在哪裏,進而談到對方家鄉的習俗、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風物特產,等等。可以從對方的職業談起,如詢問對方的工作是什麼,是不是很緊張,在工作中可有什麼奇聞趣事,甚至可以談到目前的就業形勢,等等。可以從對方正在做的事談起,如從對方手裏拿的東西、正在閱讀的書籍、正在欣賞的樂曲等等談起對方的興趣。所有這些,都可以幫我們找到與他人答話的契機。

(4)拋出自己的觀點誘導他人談話在交談過程中,如果出現冷場現象,可以就時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詢問他人對你的觀點有何評價。有時也可以特意地裝出不懂的樣子,並表現出急切想知道的樣子,讓他人講給我們聽。如果我們不明白而對方通曉的事,往往能激發對方在心理上的優越感,他們也因自己說出的話有人聽感到興致勃勃。當然,我們明明知道的事,有意裝著不知道,一旦讓對方識破,就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與其裝得不真誠,倒不如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