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形,許昌的人都不知道周瑜北上的消息,曹仁荀彧他們連皇帝昏倒都顧不上了,急忙過來盤問我們幾個。看不出曹仁這大胡子猛將其實很有心計,讓我和阿旺分別去大殿的兩個角落,由他和荀彧分別盤問。這樣很有效率地就證明了我們是清白忠臣,曹仁站在那裏搓手,荀彧催促太醫搶救皇帝。阿旺眼含熱淚、緊張地看著搶救皇帝,他們對於皇帝這種感情我真是沒法子理解。
這個時代人們對皇帝似乎沒有那麼畢恭畢敬,在群臣的催促下,太醫們拚命掐人中,把皇帝弄醒了過來。
皇帝醒來第一句話讓我非常意外:“曹公!快給曹公報信!讓他帶兵回來!”
曹仁:“陛下,曹公在官渡與袁紹相持,情勢危急,不能回兵啊。”
“情勢危急?!!”皇帝一屁股坐下。
荀彧:“陛下,情勢並不清楚,危急未免言之過早。”
皇帝鎮定了一點,又不停地催促趕快草詔調曹操回來救駕。幾個大臣還在麵麵相覷,他已經把玉璽拿了出來準備蓋章了。
曹仁大聲:“陛下,調兵回援並非上策。曹公遠在官渡,周瑜已經到了舞陽。讓曹公倉促回兵,來不及救許昌,反而會全軍覆沒。”
他話還沒完,皇帝已經癱倒在幾個太監懷裏。
荀彧大概看出不能再刺激皇帝,出來好聽的:“廣陽太守並非上策,顯然是另有上策在胸了。” 剛才介紹時我才知道,廣陽太守是曹仁的官銜,他其實是臨時從許昌前線撤回來對付南部的一些流寇的。
“曹將軍,這是真的麼?快!快!”
曹仁:“曹休出擊前一定派人來報信,而且出前應該是先於益州使臣團。益州使臣團平安抵達,而咱們的信使卻沒有到,就明東吳已經派了隊騎兵截殺信使,但沒有足夠的兵力截斷道路或者吃掉這幾百人的使團。”我對這個猛將型的家夥刮目相看,想不到他還挺有眼光的,曹家的確是人才輩出,怪不得稱雄三國。
皇帝倒也不笨:“你想派兵去支援舞陽?”
“對,江東馬少,他們要奇襲許昌,隻能用騎兵,所以兵力不會多。曹休敢於出擊,可見周郎兒這次的兵力最多隻比舞陽兵多個千把。”
“曹休是初次帶兵,會不會貪功冒進了?”
“文烈雖然年輕,卻不是趙括之類,而張遼將軍也同意了,可見戰機不錯。我們集合騎兵,與他們呼應夾擊。微臣自信可以一舉擊破賊軍騎兵前鋒。這樣就算賊兵不退,曹公也有足夠的時間回師救援我們。”
荀彧:“廣陽太守言之有理。”
“既然你們兩個意見一致,你們下去慢慢商議吧。”皇帝大概是想到了自己的傀儡身份,懶得參與意見了。沒想到眾大臣居然異口同聲地反對,荀彧等地位較高的還衝著皇帝指手畫腳,雖然姿態不夠尊重,卻明確地表現出他們很把皇帝當回事、非要跟皇帝清楚。
皇帝:“你們曹公現在脫不開身,不如朕自己去找他,留在他的軍中……” 皇帝自己爛泥扶不上牆,不趁機抓權、樹立威信也就罷了,他居然想要去投奔曹操?我真的掐了自己一下才確定我不是在做夢。
荀彧打斷了皇帝的話:“萬萬不可,袁紹勢大,而且很可能已經知道周瑜逼近許昌,我軍在官渡的局麵更加危險。陛下還是留在許昌比較安全。”
眾大臣也七嘴八舌地勸解,總算哄住了皇帝。我站在一邊,心裏隱隱約約想起有什麼事情很不對頭,卻又想不清楚是什麼。
荀彧和曹仁交換了一下眼色,:“陛下,那我們就這麼定,讓曹仁將軍帶兵出擊,臣留守許昌。具體的方案,我們就下去處置了。”
“你留守?沒有別的統兵大將了麼?”皇帝又擔心起來。
曹仁:“陛下放心,賊兵要接近許昌,先得過臣這一關,有荀彧大人在,盡夠了。”
我想推薦侯成他們相助守城,也給他們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邁步站出去,:“陛下,我有話!”
曹仁介紹:“陛下,這位是雲南的蠻王孟獲,跟隨益州使節團來朝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