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隻要堅持,就沒有做不成的事(1 / 2)

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可能會做錯,可能走了彎路,可能離原來的目標更遠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寶貴的體驗和收獲,如果我們願意進一步地嚐試和努力,那麼,原來的錯誤就是我們前進的階梯。如果我們在挫折之後對自己的能力或“命運”產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想放棄努力,那麼,我們就已經失敗了。

一個人在從事一項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仍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往往就開始動搖起來,懷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白費了。信念一動搖,危機也就隨著出現了。挖井的人,在預計可以見到水的深度之時,每再住下挖一鍁,如果仍然見不到水,對他就是一個打擊,經過數百數千次這樣的打擊,他就會自認倒黴,轉到別的地方去了,結果,另外一個人在他放棄的地方,可能又往下僅挖幾尺就喝上了甘甜的井水。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事件的主人,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感到灰心喪氣,認為不得不放棄了,一句話,他們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失敗了。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幸運、不是靠機會,而是靠一點一滴的成就積累而成。有成功必然有失敗,大的成功往往經曆過更多的失敗。誰笑到最後,誰就笑得最好。堅信自己的事業能成功,就能振奮起知難而進、百折不撓的精神。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做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兒,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三百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偉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世間最容易的事就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夠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成功在於堅持,這是一個並不神秘的秘訣。法國啟蒙思想家布封曾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

天分確實因人而異,但我們常高估了它的影響力。很多人都有虎頭蛇尾的傾向。不是不想努力,隻是沒有持續。有時是剛開始的時候還蠻有興趣,遇到了一點困難之後,就告訴自己說“我沒天分,算了吧”。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心理學教授邁克·侯威專門研究神童與天才,他得出的結論很有意思:“一般人以為天才是自然發生、流暢而不受阻的閃亮才華,其實,天才也必須耗費至少十年光陰來學習他們的特殊技能,絕無例外。要成為專家,需要擁有頑固的個性和堅持的能力……”

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是成熟的開始人們對於新事物總是有一個從無知到有知、由淺入深逐步認識的過程。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是無限的,而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多麼有才華,他的知識和本領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應該謙虛一些,多向別人學習。

真正謙虛謹慎的人,必定會做到虛懷若穀。俗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驕傲自滿的人,往往是那些肚子裏沒有多少“貨”的人。更可悲的是,這些人往往沒有自知之明,總以為別人不如自己,常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其實,恰恰是因為這些人的無知,才使他們變得狂妄而可笑。這樣的人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聞一多說:“我們不怕承認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弱在哪裏,愈好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來盡力加強它。虛懷若穀的人,不會被頭上各色各樣的光環所蒙蔽。他清楚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失敗與成就。他能虛心接受不同的意見,更能以寬廣的胸懷接受他人的批評,甚至為批評自己的人鼓掌。

著名科學家玻爾就是這樣一位極其尊重他人,但又非常堅持真理的人。當他想提出不同意見時,他常常預先聲明:“這不是為了批評,而是為了學習。”這句話後來成為一句名言被人印在一期物理雜誌的封麵上,作為獻給玻爾的生日禮物。一次,有人發表學術演講,效果非常糟糕,但玻爾仍然熱情地對演講者說:“我們同意你的觀點的程度,也許比你所想象得還要大!”玻爾同愛因斯坦展開過一場為期近30年的學術大爭論,兩人的觀點完全相對立。但愛因斯坦認為,在反對他的觀點的陣營中,玻爾是最接近於公正地處理他所代表的學術觀點的人。玻爾的這種態度及他在為人方麵的其他傑出表現,不但有助於他取得巨大的學術與教育成就,而且使他深受人們愛戴,使他的為人往往比他的科學教育成就更為人們所仰慕和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