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創新源於正確的思考(1 / 2)

1.人人都具有創造性

提到發明創造,很多人會馬上想到:“那是專家的事。”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因為某某人有發明創造,我們才稱之為專家;而不是因為某某是專家,他才會有發明創造。

一位家庭主婦將收縮薄膜覆蓋在曬衣竿上並澆上熱水,由於薄膜收縮,所以,它就緊緊地貼在曬衣竿上,於是變成了曬衣竿的塑料薄膜。這是20年前的一件價值100萬日元的發明。有人發明一種笤帚,把笤帚在油膩的飯菜上邊一掃,就吸去全部的油。現在,這種笤帚不但行銷美國,而且銷至加拿大和歐洲,這位發明人也已經是億萬富豪了。

在當今,創造活動已不隻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人們在事業上的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

一家規模不大的建築公司要為一棟新樓安裝電線。在一處地方,他們要把電線穿過一根10米長、直徑隻有3厘米的管道,管道砌在磚石裏,並且彎了四個彎兒。開始時他們束手無策,因為用常規方法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最後,一位愛動腦筋的裝修工想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主意:他到市場上買來兩隻白老鼠,一公一母。然後,他把一根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並輕輕地捏它,讓它發出吱吱的叫聲。公鼠聽到母鼠的叫聲,便沿著管子跑去救它。它沿著管子跑,身後的那根線也被拖著跑。因此,解決了穿電線的難題。這位愛動腦筋的裝修工,也因為善於創新得到上司嘉獎,並被委以重任。

可以說,“人人都是創造之人”。是否能夠發揮創造性是成功者與平庸者的分水嶺。

2.不要墨守成規

大象能用鼻子輕鬆地將一噸重的行李抬起來,但我們在看馬戲團表演時卻發現,這麼巨大的動物,卻安靜地被拴在一個小木樁上。

因為它們自幼小無力時,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固定的木樁上,當時,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氣去拉,這木樁對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東西,當然動也動不了。不久,幼象長大,力氣也增加了,但隻要身邊有木樁,它總是不敢妄動。

這就是慣性思維。長大後的大象,可以輕易將鐵鏈拉斷,但是,因為幼時的經驗一直存留至長大,它習慣地認為鐵鏈“絕對拉不斷”,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麼,人類又如何呢?人類也會因未排除“固定觀念”的束縛,隻能以經驗性、直覺性的眼光來看事物,自以為“我沒有那樣的才能”,終於白白錯過許多大好良機。

曾經有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9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幸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