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舍”是日本人金太郎創建的製表企業。“歐米茄”也許人們不會陌生,因為有了世界頂尖模特辛迪·克勞馥,使人自然想起名表與美女的最佳組合,正所謂豪華陣容。那麼名不見經傳的日本“精工舍”是不是就此放棄了呢?其實不然,1913年,金太郎製造出了日本的第一塊手表——“月桂牌十二型手表”。從那個時候開始,“精工舍”就名聲大振,事業蒸蒸日上,突飛猛進。精工集團並沒有在榮譽麵前止步,而是乘勝追擊,製定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抓住機會,敢於向名牌挑戰。
在一片讚揚聲中,精工集團的決策者們開始了他們的“虎山行”計劃,向瑞士鍾表挑戰。他們的理由是:瑞士是世界最著名的鍾表王國,瑞士鍾表王國的地位是十分堅固的,誰要是能夠向瑞士發起進攻,並且取得勝利,誰就可以領先世界潮流。精工集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悄悄地逼近對手,瞄準機會發起進攻。
機會終於來了!
1960年,國際奧委會決定1964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的首都東京舉行。消息傳來,精工集團的決策者和員工都精神振奮,都希望借此機會大展身手——向瑞士手表中的名表“歐米茄”挑戰。
說起“歐米茄”可是名聲在外:這種表是馳名世界的名牌,曾經獨占奧運會計時的鼇頭達17年之久。1964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會上,“歐米茄”憑著自己的實力和權威,自然不會放棄計時權的。
對此,精工集團走的第一步就是派出一支精悍的考察隊。
考察隊到了羅馬之後發現,整個奧運會簡直成了“歐米茄”的展覽會。那些對時間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如短跑、中長跑、馬拉鬆等項目自然是“歐米茄”的天下,而其他的各種項目,也幾乎都是在“歐米茄”指針的嚴密監視下決出勝負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各種各樣的大小時鍾到裁判員手中的秒表,都是“歐米茄”時鍾的一統天下。讓“精工集團”考察隊感到特別驚訝的是,“歐米茄”的產品在國際奧委會官員的心目中具有絕對的權威。
麵對這種情況,精工集團的決策者並沒有產生退縮之意,而是信心更足了。他們自信:自己的鍾表已經具備了與瑞士鍾表競爭的能力,但是卻遠遠沒有瑞士鍾表的知名度。如果不敢與瑞士鍾表爭高低,就可能永遠都隻能甘居二流了,如果敢於與瑞士鍾表爭高低,自己即使敗下陣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反而會因為與世界一流瑞士手表集團進行競爭而名聲大震。很多小人物靠罵大人物而出了名,其原因恐怕就在這裏。
精工集團經過精心準備,立即寫了一份報告。報告明確指出:“精工集團”對承擔東京奧運會的計時裝置充滿信心。本集團完全可以提供比目前比賽中使用的計時設備更先進的計時設備,為東京奧運會服務。當時精工集團還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讓歐米茄、見鬼去吧!
很快,精工集團就組織了精幹的力量,為四年後在東京奧運會上取代“歐米茄”而奮鬥。他們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製造比羅馬奧運會更先進的計時裝置”。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這樣的口號都是極具號召力和挑戰性的。對內來說,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成最高水平的產品,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對外來說,奧運會的官員當然最歡迎最先進的產品進入奧運會。這是需要膽量的,精工集團具有這樣的膽量。
不過,“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如果拿不出產品來,一切膽量都是於事無補的。過了不久,他們研製出了一款世界級的產品:石英表九五一二型。這種鍾表主要用於馬拉鬆等長跑項目,重量隻有3公斤,兩個幹電池可以使用一年,平均日差隻有兩秒,裁判可以用一隻手輕鬆地提起來。原來用來進行這一類比賽的鍾表都有一部小型卡車那樣大,與之相比,的確是鳥槍換炮了。
後來有這樣的傳說,國際奧委會之所以確定在東京奧運會上用日本生產的計時裝置,就是因為石英表九五一二型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3年1月,精工集團正式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了一份文件,希望為東京奧運會提供跑表、大鍾等精密計時設備。同年5月,國際奧運會正式回答:同意與精工集團全麵合作。
精工集團取得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