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興趣與激情讓你無法平庸(1 / 2)

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隻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不讚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激情。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讀數學,並成為數學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麼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茨在領導微軟25年後,卻又毅然把首席執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投身於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注於軟件技術的創新。雖然比爾·蓋茨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後,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朋友、美國最優秀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也同樣認可激情的重要性。當學生請他指引方向時,他總這麼回答:“我和你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給你忠告,這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並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一所著名的經管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2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創立者在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但一年多後他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隻在中遊。但他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於,在大二的一天,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3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係已經修成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係。他告訴自己,人生隻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他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他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他心花怒放、精神振奮,他暗自對自己承諾,大學後3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也許今天他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很可能隻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